书说文解字“玉”.在讲“王”字时,我们提到了“王”和“玉”在古代书写都是“三横一竖”。

从下图写法上,我们可以看出,“玉”字也是三横一竖,没有多出一点,只不过中间的横是居中的。

我们再看下图“玉”字甲骨文写法:用一根绳将玉石串起来的样子。

我们看甲骨文写法,用一根绳将玉石串起来的样子。

玉,石之美者。这话讲的很明白了,所谓“玉”,就是漂亮的石头。我们现代称之为“玉石”、“美玉”。

至于古人为什么会将“玉”串成一串?

我想,站在古人的视角,那时或许没有什么其它的手工艺品,都是一些纯天然形成的东西,所以,能被他们称为“美好”的东西,一定不多,而这些天然形成的玉石,就是最好的代表。

所以他们把玉石串起来,当作装饰品也未可知啊!

许慎在解释中讲,玉有“五德”,分别是:仁、义、智、勇、洁。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几种品德,正是君子所具备的品德,所以古人用“温润如玉”形容君子。

我们读《道德经》,知道老子说“水”有七种善,这里又讲“玉”有五种德,这很有意思。当然,这种“品德说”并不是许慎发明的,我们在读四书五经的时候就能发现一些端倪。

从这个字的解释上,我们也能明白古代人为何经常在腰间挂一个玉佩了。

玉,本身就有装饰之意,再加上它美好的品德,就更值得对自身修养有追求之人佩戴了。

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

我们讲下一个字“瑾”

“说文”的解释是这样的:瑾瑜,美玉也。

接下来紧跟着的另一个字“瑜”,它的解释也是这句话:瑾瑜,美玉也。

此二字,都是形容“美玉”的。

知道大家看了这两个字,有没有第一时间想到三国时的一位人物呢?

没错,这个人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东吴都督周瑜周公瑾。通过这两个字的解释,我们是不是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呢?

古人的“名”和“字”都是有关联的,不是随便起两个就好了。“名”和“字”是同意的,或是互补的关系。

比如周瑜,字公瑾(瑜、瑾)。 黄盖,字公覆(盖、覆)。诸葛亮,字孔明(亮、明)。

再比如我们伟大的孔子,名孔丘,字仲尼。在孔子的老家曲阜,有座山,就叫“尼山”。尼山石,也是名石,很美,做印章很不错。

我们看“丘”和“尼”,也都是有“小山”的意思吧!

这里只是举个小例子,大家可以自己多找几个古人的“名”和“字”做一下研究对比,相信会有收获的。

我们接着讲下一个字:球

这个字,我们要看一下书上的注释,首先它讲“球”是玉石撞击的声音。

从玉,求声。从这句话,我们判断它是形声字。

注释上还讲一句话:孔子见南子,佩玉声璆然。

这里为什么会提起“孔子见南子”一事呢?读论语的同学应该了解这个故事。

这里,我们先讲关于“璆”和“球”这两个字,在古代,这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这里提到了这句话。“璆”也是“美玉”的意思。故而“球”的意思可以是指“声音”也可以指“美玉”。

我们再八卦一下关于孔子和南子的故事。

子见南子是《论语·雍也》中一段话的开头。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来到卫国,当时卫国实际的掌权者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

南子妖媚,名声不好,不过她仰慕孔子的能力和品德,知道孔子来了便很恭敬地请孔子去与她会见,于是就有了"子见南子"这一段。

原文为: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孔子矢(矢,誓也)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被子路的话逼的赌咒发誓,估计也就仅此一回吧。孔子说:我没有做任何不该做的事,否则老天都要讨厌我。

结语:

这一讲通过对“玉”字的解读,我们可以读懂更多关于“玉”字旁(也就是“王”字旁)的字,知道它们都是和“美玉”相关,从形、音、意三个方面去分析,将来定然会发搅出更多的“美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