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良渚博物院
“在我的家乡,人们擅长雕刻石头,把serpentine(蛇纹石)制作成石雕作为礼物送给珍贵的客人,这是津巴布韦特有的一种较硬、颜色较深的石材。这件玉石雕刻藏品的形状,让我联想到自己国家的这项传统艺术。”今天上午在良渚博物院,津巴布韦混合媒体艺术家Batsirai Muskwe 被一只玉镯所深深吸引,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画板为这块藏品留下一幅铅笔简画。
Batsirai Muskwe被良渚文物吸引
11月24日,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外国艺术家们参观了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并开展写生创作。在良渚博物院,许多历经五千年岁月洗礼的陶器、玉器、漆器所展现的精美造型和细腻雕刻,令众人赞叹。
玉器,是彰显良渚文明的重要物质和精神代表。创作之余,Batsirai Muskwe 还向记者介绍了大津巴布韦遗址,这是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和良渚一样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在大津巴布韦遗址你能看到很多精湛的石雕工艺,就和这个中国玉器一样,是各自远古文明辉煌的见证。如今我在离家乡万里之遥的地方,竟然能遇到形状和技艺相似的雕刻文化,这种体验非常有趣,所以想把它记录下来。”Batsirai Muskwe 说,他在良渚博物院里感受到文化艺术的共通性是可以跨越国界的。
Batsirai Muskwe
对玉器颇有兴趣的还有英国画家、雕塑家,英国皇家属地泽西岛政府艺术文化和遗产局项目官员Victor Guerin,他对着几块圆形玉璧不断拍照留念。“这几块玉器虽然体积很大,但细看又能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和纹路,五千年前的中国古人能有这种精细的手艺,真不简单。英国人掌握这种工艺的时间更晚,而且雕刻的载体也更小,一般是用于珠宝上,因此对我来说是比较新奇的发现。”
Victor Guerin正在给玉璧拍照
参观反山王陵
参观莫角山宫殿区
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直接、最典型的实证之一。遗址公园优美的自然地域风光和独特的良渚人文气息都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之源。来自阿联酋的Almaha Jaralla每到一处参观点,都会掏出本子开始速写。莫角山宫殿区的“朝圣之路”被她寥寥数笔传神刻画。当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天幕换上了粉紫色,艺术家们的灵感也开始源源不断迸发。在钟家港进行自由创作时,Almaha Jaralla和两位油画专业的中国学生一边交流一边作画,“我很喜欢喜欢这里的芦苇,所以把它们画在了这间茅草屋的后面……”
Almaha Jaralla每到一处就拿出速写本
同样爱上遗址公园秋色的还有来自阿曼的Yousuf Ali Hamed Alnahwi,他是苏丹卡布斯大学的艺术家,平时教学生们素描、油画和创作。“这里太让我惊艳了!五彩斑斓的颜色、茂密的灌木……你看这芦苇!你看这大地!”说罢,他蹲下身,拍了拍脚下的土地。才短短一天时间,他就发出感慨,“这次来中国的经历,让我太难忘了。”“上午参观的良渚博物院也让我很震撼,我逛过全世界这么多博物馆,从没见过这样的!很有设计感、有很多数字化的大屏来展现文物,最重要的是你们五千多年的文明非常庞大。”他滔滔不绝道。当被问及想用哪些艺术创作记录下难忘的旅程时,Yousuf Ali Hamed Alnahwi拿出手机,为记者展示了今天拍摄的一大波美照,指了指一张带有良渚神徽的照片卖了个关子,“我可能会把它作为创作元素哦。”
Yousuf Ali Hamed Alnahwi说良渚博物院是逛过最好的博物院(馆)
Abderrezak Kara Bernou称良渚是“天堂”
来自阿尔及利亚的Abderrezak Kara Bernou则把良渚形容为“天堂”。在交流中,记者得知,他的身份是一位书法家、画家和造型艺术家,为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题过字,这座清真寺也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Abderrezak Kara Bernou难以掩饰兴奋,“来中国之前,我就上网查了很多良渚的资料,读了很多文献,做了很多研究。今天真正站到这里,感受到这里不仅拥有璀璨的文化,还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它真的是天堂啊!”
第一天,艺术家们收获良多。接下去的两天,期待大家感受更多文化与艺术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