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吴中区光福镇政府举办“玉雕产业,靠什么闯出新空间”主题研讨会。活动邀请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专委会秘书长丹青,苏州科技大学教授、玉文化专家居易等苏报智库专家学者与玉雕行业从业者、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以创立自1976年的迂里玉雕厂借助市场新力量焕发新生为例,展开了分析讨论。

image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距今五六千年前苏州就有了玉雕的身影。光福作为“中国工艺雕刻之乡”,自明清时期就有了清晰的玉雕传承脉络。解放后,光福也开设了玉雕厂,尤其是1976年成立了集体制的“迂里玉雕厂”,给苏州玉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改革开放后,光福玉雕更是大放异彩,巅峰时期有三千名玉雕匠人,扛起了中国玉雕的半壁江山。2021年,光福镇调研本地玉雕行业,发现玉雕行业存在“产品设计较为传统”“运营思路缺乏创新”“生产规模有待扩展”等问题。在吴中区委区政府、太湖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光福镇引进文化行业品牌“于生一”,探索数字赋能光福传统工艺产业振兴之路。2021年9月,“于生一”进驻光福镇后,以“数字经济+传统非遗”模式,对传统玉雕行业进行改造升级,并大量接收了原玉雕厂的匠人,聘请原玉雕厂厂长作为顾问,携手玉雕大师开展广泛合作,延续了光福玉雕数百年的技艺传承,并在设计和理念上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产品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创造了全国玉雕行业销售记录,斩获了许多国内外大奖,也成为了光福首家文化规上企业、苏州首家苏作非遗工坊、苏州玉雕代表品牌,是新时代的“迂里玉雕厂”。

image

活动中,大家围绕如何让古老的非遗更好传承,得到市场的认可,如何保持非遗工艺传承,如何让市场和工艺更好结合做了研讨。光福镇党委书记陆胜兰表示,光福镇作为“中国工艺雕刻之乡”,拥有“三绣四雕”等多个非遗门类。“于生一”品牌进驻光福后,给传统非遗行业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激活了许多新思路。光福镇将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和“于生一”共同探索“玉雕博物馆”合作机制,打造玉雕文化行业新标杆,做强产业、做活市场。

image(光福镇党委书记陆胜兰)

光福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张静表示,镇级层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化与“于生一”品牌的合作,进一步加大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力度,加速文化价值的转化利用,推动光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光福镇迂里村党委书记陆振华回顾了玉雕厂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迂里村玉雕行业的发展概况及近期面临的问题,希望借助“于生一”品牌做强迂里村特色产业。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表示,要从厘清脉络、传承保护、创新发展三个层面去保护和发展好传统文化,花更多力气走近走深传统产业,高效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借助互联网进行数字赋能,运用市场化力量保护传统行业,让传统产业得到传承创新。

image(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

丹青讲述了自己与玉雕行业的渊源,分享了春秋时期的玉制品特点,追溯了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并提出新时代玉雕产业从业者一定要多研究玉文化历史,才能更好传承创新发展。居易表示,市场才是工艺产业的传承及价值的基础,苏工精细的特点源于苏州地域文化及苏州匠人精神,希望“于生一”抓住流量市场,结合光福玉雕产业和非遗文化,推动玉雕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image(苏州科技大学教授、玉文化专家:居易)

光福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钱建良介绍了光福玉雕产业发展历史,行业协会将配合做好“于生一”相关服务工作,推动发展光福玉雕产业,推进光福乡村产业振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大象”印章制作人朱阿多老师分享了自己玉雕从业相关经历,并表示将携手“于生一”品牌,持续助力光福玉雕传统市场的发展。

image(光福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钱建良)

“于生一”品牌创始人谢华伟表示,接下来,“于生一”将继续扎根光福,以数字赋能跑赢新赛道,振兴光福传统玉雕产业。

(“于生一”创始人:谢华伟)

“‘于生一’落户苏州,利用互联网带火久负盛名的苏州玉雕,是人才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苏州市委宣传部干部处(文化人才工作处)副处长王明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注重文化人才的引聚,引导一批有担当、有情怀的文化工作者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增加江南文化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