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日,中维2023年宝玉石产业主题座谈研讨会在镇平县石佛寺成功举行。此次公开课由中维特聘金牌教授李维翰教授执教,镇平县政府玉管委会副主任宋哲、中国玉雕大师范德龙、南阳师范学院教授、南阳画家村发起人、文化学者郑嵩山、镇平县宝玉石协会石佛寺分会朱仁尊会长、魅力中国全媒体主笔贾玉森、玉雕大师翟景春、中维质检集团董事长唐维乾出席活动。
会上镇平县政府玉管委会副主任宋哲致欢迎词,并详细介绍了县域玉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及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情况。宋哲表示,镇平石佛寺是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销售集散地,全球最大的玉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其厚重的技艺传承、独具匠心的创意、生动逼真的造型、别具一格的雕技、精细入微的工艺,打造出镇平玉石支柱产业的高度和厚度。期待2023年玉文化产业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玉雕大师们的匠心独运中、在广大玉雕从业者的积极参与下、在玉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中,站在玉文化产业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历史交汇点上,迎难而上,敢于突破,积极建言献策,共同讲好新时代“中国玉雕之乡”的好故事,答好产业振兴美丽的画卷。
中国玉石器“百花奖”评审委员、中国矿业大学汉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镇平政府特聘宝玉石产业战略专家李维翰教授高瞻远瞩,与大家分享了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行业发展方向。他表示,文以载道,玉雕以勒石作铭形式,记载着一个历史时期国家、民族、人民生活的香、味、触、法等范畴的文化元素,是道与法的完美结合,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全面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与精湛的雕刻技艺,去粗取精,用全新的理念和技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用中国独特的国教的意境美、哲学美融入当代玉雕作品,用最灿烂的中华文明之光照耀当代玉雕的创作理念,高度重视文化创意,全力支持“玉+”战略,大力推进产旅融合发展,促进玉雕在产业扶贫方面、在人才培养方面、在展览馆博物馆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华玉都,镇平大有作为”。
南阳师范学院教授、南阳画家村发起人、文化学者郑嵩山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连绵不断的古老文明,玉雕的历史是中华文明中一条贯穿始终的艺术脉络,经历了数干年的时代积淀,玉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直到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尽管随着新工具、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与运用,伴随着国际大气候的冷暖,中国玉雕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着机遇与挑战,广大从业者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把玉雕行业做大做强。
玉雕大师范德龙表示,一切事物都需要在继承中发展、进步,作为古老文化的玉雕,更是如此。在雕创作中,首先要明确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传承是本,创新是体,只有承前启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更好地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和雕刻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扬,应用现代技术,不断探索发展,成为技术的主人、工艺的匠神,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创造更大价值,讲好新时代“中国玉雕之乡”好故事,答好产业振兴美丽画卷,更需要我们锻造大国工匠之精神。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协会水晶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朱仁尊,关注玉雕人才队伍建设。朱仁尊说:“我们应清晰地看到,越是传统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市场的。伴随着市场的回暖,一部分头脑清新的年轻人,自然会回归市场并成为主力的。当前我们更应坚守阵地,追求卓越,不断充实自己,去吸引和发掘人才,具备跨界认识,多向木雕界、石雕界、砖雕界学习,吸纳这些行业的优秀人才。”朱仁尊对“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玉文化产学研基地、镇平珠宝玉雕文创中心、学院玉雕服务中心等落地生根很是期待。
中维质检集团董事长唐维乾介绍了玉雕技艺的跨界学习,他表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门类繁多,包括石雕、木雕、玉雕、牙雕、骨雕、竹雕、砖雕、金属雕等,各种雕刻工艺虽然在材料、工具、题材等方面各有所异,但存在共通性,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以求臻于完美。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是当代艺术创作的生命线,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玉雕文化。
中维质检集团常务总经理李明伟谈了人工雕刻与智能AI相结合的看法,分析了机器雕刻与人工雕刻的优劣,呼吁从业者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艺术的主人,而不是工具的奴隶,注重人工雕刻的线条的精细、深浅、灵动、飘逸,神韵的丰满、别致,持之以恒提高雕刻的技巧,使作品更具独特的收藏价值。
《满汉全席》作者薛天空大师期待石雕与国画的进一步融合,打造出更多更好的“玉中夹画,画融玉中”作品,充分吸收国画的构图方法,重神似,强调意境之美,具有造型生动传神的特点,利用玉石材料的天然色彩和质地等特征,最大限度地呈现天然美与人工美。
淮海玉雕联盟副秘书长姜静表示,为了让艺术更加多元有趣,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行适当变形和夸张,如金鱼、马等极具东方文化的典型符号,经过适当的夸张变形,使其变得圆润可爱,广受欢迎。传统的玉雕作品反映的是过去时代的生活和文化,可以借鉴,但更需要创新,玉雕师的创造力和思想才是决定作品价值的主要因素。这是玉雕今后要发展的原动力,一味模仿不讲艺术创新的玉雕不能给人以新鲜感。
玉雕大师薛子林表示,在不同社会背景下,藏家与买家审美的不断变化,也在深刻影响着艺术市场的审美倾向以及艺术家的创作重心。玉雕艺术创作不仅要充分吸纳南北玉雕技法,融合传统木雕、国画、陶塑等精雕细琢的工艺特色,形成更具立体感和美感的玉雕,更要常将自己的艺术创作成品分享于朋友圈等线上平台,多年积累下来,可以让别人明显看出创作者艺术创作的成长轨迹。
玉雕大师杨树森表示,刀法是艺术家用来呈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段,也是艺术家表达思想的手段,是雕刻家在长期的创作中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刀法好比绘画、书法中的笔触,它能够起到丰富、加强作品艺术效果的重要作用。传承好玉雕文化,更应加强对年轻人的刀法传承。画之功夫在之画外。艺术都是相通的,若论道之高低不在技艺,而在造诣。当之无愧的玉雕大师,也不止于技术层面的过硬功夫,而在于内在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为,构思新颖,无不透露出“巧”“妙”二字。
青年玉雕师胡君厚介绍了自己的成长之路,他说:“融合就是创造,就像伟大的达·芬奇,他是天才,也是全才,他懂艺术、懂工程、懂科学,会设计建筑和桥梁,亲自解剖过人体,留下充满想象力的笔记,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思考与借鉴的,玉雕艺术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不仅因为其在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在传承的过程中艺术家不断地融合了其他艺术品类的元素,注入了艺术家自身的新理念和情感。要让玉雕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需要的是探索创新,与时俱进,跨界融合。”
《魅力中国》杂志主笔贾玉森详细介绍了魅力中国全媒体以《魅力中国》杂志为核心,融合图文、视频、音频等多形态内容生产,通过杂志、电视、网络、手机端全媒体传播平台,为成长型企业提供“优质内容生产、全媒体品牌营销、活动策划执行、视觉形象设计”等陪伴式全媒体服务。《魅力中国》杂志将讲好新时代“中国玉雕之乡”好故事,答好产业振兴美丽画卷中走过的精彩。
中维2023年宝玉石产业主题座谈研讨会上行业众多专家学者、玉雕大师们乐于分享,把脉产业现状,展望技术前沿,触摸行业痛点,无疑是“赋能玉石产业,玉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场春雨。来源:魅力中国全媒体(文/贾玉森 通讯员/唐维乾 郑明 图/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