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起义军攻入秦都咸阳,秦朝灭亡。历史舞台上迎来两位新的主角——刘邦与项羽,但此时,刘邦正为项羽大军的到来而焦头烂额。

起义军西入关中前,楚怀王熊心与手下诸将相约,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诸路军队中,刘邦率先攻入咸阳,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并派兵驻守函谷关。

不久后,击败秦军主力的项羽也带兵到达关中,见刘邦攻破咸阳,十分恼火。还有人告诉项羽,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以秦王子婴为丞相,并尽占秦国珍宝,项羽听后更是如火上浇油,意欲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慌慌张张,于是通过谋士张良与项羽的叔父项伯打好关系,之后亲自带领张良、樊哙等人,前往位于鸿门的项羽军营向他请罪。

在这场被后世称为“鸿门宴”的生死之宴中,项羽的手下暗藏杀机,刘邦一行人则战战兢兢,最终幸运地逃出生天。

玉器在这场宴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鸿门宴上,刘邦跟项羽说,自己是老实人,其中必有误会,项羽也接受了刘邦的道歉。但是,项羽的谋士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意思是难办那就别办了,赶紧掀桌子,动手干掉刘邦,甚至找来项羽的手下项庄到宴上舞剑,想借机把刘邦刺死,但是未能如愿。

最后,刘邦以上厕所为借口,提前从宴会上离席,偷偷溜回家,走之前留给张良一对玉璧和一双玉斗,说这是给项羽和范增的礼物。

刘邦走远后,张良便进去营帐向项羽辞别,说:“沛公不胜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壁一双,献给项王,玉斗一双,献给范将军。”

项羽得知刘邦先行离开后,竟然没有一丝怀疑,沾沾自喜地接过玉璧。范增可就生气了,他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项羽这小子不值得我与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汉代为什么流行金缕玉衣?

▲鸿门宴上,刘邦团队“紧急公关”成功。图源:影视剧照

五年后,汉王刘邦打败项羽,夺得天下,他开创了新的大一统王朝——汉。

汉代,是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

汉武帝时,张骞凿空西域,开拓丝绸之路。此后,来自西域的玉料经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和阗玉。和阗玉,即出产于新疆昆仑山北坡和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的美玉,是中国古代制作玉器的顶级材料之一。

但和阗玉进入中原的时间,可能比丝绸之路更早。

《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

早在秦汉以前,昆仑山便是重要的产玉之地,而现代考古表明,新疆一带的原始部落已学会使用和阗玉制造玉器,商代妇好墓中的部分玉器,原料亦来自和阗。

西周的周穆王也留下了西巡登昆仑山会西王母的传说。

在古人的记载中,周穆王是一个资深“驴友”,平时最爱驾着八匹骏马牵引的豪车四处巡游,大概是因为勤于锻炼身体,他还特别长寿。有一次,周穆王平定西方后,进军至昆仑之丘,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

相传,周穆王在西巡昆仑后,称赞道:“惟天下良山,宝玉之所在。”

近年来,有学者相信,至迟在3000多年前,已经有一条连通中原与西域的“玉石之路”,这条路,即丝绸之路的前身。在玉石之路上,和阗玉经过河西走廊,越关中,出潼关,过豫西、晋南进入河洛,途中可能又于今陕甘交界处南下进入蜀地。

不过,这一设想还有待考古发掘的检验。

汉武帝在位时的另一个举措,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汉尊儒,重视玉器。

东汉时,东平王刘苍入朝庆贺,遭到少府卿阴就的刁难,少府的属官故意不发朝拜用的玉璧给刘苍。

少府卿为九卿之一,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室,也负责在王侯元旦朝贺时,分发他们手执的玉璧。东平王刘苍虽然地位尊贵,但毫无骄纵之意,与之相反,阴就仗着自己是外戚,恃宠而骄,他的手下也都傲慢不恭,连诸侯王都敢得罪。

汉朝与前代一样,有一套用玉的礼仪,如果刘苍朝见时连所执的玉都没有,就违背了礼制。

刘苍不禁慌了。情急之下,他的手下朱晖机智地从少府的主簿手中骗取了一块玉璧,交给刘苍。刘苍顺利地完成了朝贺,回到封地后,他对朱晖说:“先生和蔺相如比怎么样?”

与玉结缘的刘苍,是一个有玉德的人。

汉明帝曾经问他这个亲弟弟,平时在家干什么最快乐?

东平王刘苍回答说,为善最快乐。

汉代为什么流行金缕玉衣?

▲汉·三凤蒲纹玉璧。图源:图虫创意

汉人重玉,在丧葬用玉上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王公贵族生前玉不离身,死后有大量珍贵玉器随葬。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玉衣。

上世纪60年代,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部分玉器的矿物化学成分与和阗玉完全相同。考古队在墓主的尸身位置,发现了许多分散的小玉片,经过复原后,竟是一件金缕玉衣。

刘胜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长。汉末三国时,蜀汉先主刘备认祖归宗,就是以这位中山靖王刘胜为祖先。

刘胜活着的时候,赶上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地位,并派官吏进行监管。这些官吏到诸侯的封国后,往往对诸侯王百般挑剔,动不动就打小报告,刘胜作为宗室代表,在进京朝见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官吏欺凌诸侯王的事,全部向给汉武帝奏报。

汉武帝这才知道自己做太过了,就废止官吏检举诸侯王之事,恢复对中山王等诸侯王的礼遇。

失去监管后,刘胜玩得很嗨,平时喜好酒色歌舞,生了一百多个子孙,并且得以善终。

刘胜的功绩在汉代的诸侯王中并不突出,但是人家有钱有闲,因而得到厚葬,

古人云:“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所谓“鳞施”,就是把玉器像鱼鳞一样施于人体之上。

中山靖王墓的金缕玉衣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个部分,各部分都由玉片组成,玉片上有小的钻孔,用纤细的金丝加以编缀,作为墓主的殓服,金玉相映,熠熠生辉。刘胜生前大概有点胖,入殓时所穿的玉衣形体肥大。

金缕玉衣的制作,表现了汉代琢玉的高超工艺水平,两千多枚玉片都需要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精心的加工。据推算,汉代制作一件玉衣,需要一名玉工费十余年的工夫。

汉代为什么流行金缕玉衣?

▲汉·金缕玉衣。图源:图虫创意

汉武帝本人下葬时也有一件精美的玉衣。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的玉衣“缕为蛟龙、鸾凤、龟麟之象,世谓之蛟龙玉匣”。这件稀世珍宝若能重现人间,或许也会轰动世界。

汉朝统治者使用玉衣,除了显示其尊贵地位,也是相信玉衣可保尸骨不朽,但这本身就不科学,中山靖王墓发掘时,刘胜及其妻的玉衣内,除残留几颗牙外,尸骨早已化为泥土。

再伟大的风云人物最后都会归于尘土,能够长留史册的是他们的事迹和德行,还有那不朽的玉石。

汉代人“事死如生”,在随葬物品方面极尽奢华。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十分反感两汉厚葬的习俗,且在兵荒马乱的乱世,汉代帝陵大多惨遭盗掘。

有鉴于此,曹魏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下诏禁止使用玉衣,实行薄葬,从此,玉衣殓葬制度便从历史上销声匿迹。

与此同时,天下大乱,战争频繁,西域的玉料难以输送到中原,中原的手工业者也四散飘零,随着玄学清谈的兴起,士人亦提倡放达,不注重繁文缛节。

魏晋南北朝300多年间,中国玉器的发展陷入一个低谷。

之后,玉器逐渐脱离长久以来的神圣化,进入世俗化的时代。

汉代为什么流行金缕玉衣?

参考文献:

[清]吴大徵:《古玉图考》, 中华书局,2013年

郭宝钧:《古玉新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8年

张广文:《玉器史话》,紫禁城出版社,1992

周南泉:《中国玉器鉴赏图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杨伯达:《杨伯达说玉器》,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卢兆荫:《古玉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