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三分看料子,七分看雕工。”玉石经过加工和雕琢后形成精美工艺品,玉工让一块料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现今中国玉雕的艺术特色在世界大放异彩,玉雕于2008年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东方文明在玉器雕琢上,得到完美的体现,玉雕是中国古文化中的一门技艺,利用巧夺天工的手艺将“色”与“艺”融合,为我们呈现更多的艺术佳作。

image

玉雕之精细

玉雕工艺中的巧雕,是玉雕工艺中极具特色的一种雕刻工艺,对玉人的技术难度非常高。技艺人利用玉石的颜色和皮色,对玉石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设计,完美融入雕琢的题材创作,极具审美特色。玉工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与创作题材相结合,仔细雕琢,使玉雕的外观和色彩呈现最好的艺术效果。

巧雕对玉石行业的玉工素质要求极高,其精妙之处在于构思,其作品非常考验玉工的艺术审美。每一块天然玉料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一块玉料的纹路、颜色和瑕疵都互不相同,玉工在处理不同的玉料时,都需要构思出新的设计。巧雕要参考玉料先天的颜色,对其进行设计和雕琢,玉工对玉石切割点判断是没有外力可以借助的,只能依靠玉工以往的工作经验。此外,巧雕是一门造诣很深的艺术,巧雕的玉雕艺术品要求色泽分明,富有神韵的,玉工在玉器上的雕刻要收放有度,做到线条分明,颜色清晰,没有一点杂色。

玉工的玉雕工作十分繁复,对细节的刻画一定要考究,每一个细节点都要处理到位。其次是精准,不可有任何失误。最后是精炼,雕工不是工程越繁复,成品越精致,要恰如其分,简练又精致。绘画对玉工而言,也是尤为重要的,学雕先学画,绘画和雕刻都必须擅长的师傅,才能够参与玉雕工作。这不是没道理的,精通绘画技巧的人不一定会能提刀雕刻,因为对其他设计师来说,绘制成手稿后,设计师的工作就大体完成了,玉工在绘稿后,还需要将自己的设计呈现在玉石上,绘画技术和雕刻技术缺一不可。对玉工的色彩审美和敏感度,也有一定要求,处理好色彩分配,才能让玉雕更为精致,例如玉料上红色的部分设计为蟠桃,蓝色的部分设计为溪水。

image

玉雕之悠久

巧雕的历史要追溯到几千年前,其中最为出彩的时期为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随着精神文明和物质生活的提高,许多节日比前代内容更丰富,活动更盛大,玉雕文物为后世展现出中国宋代的民俗特色。例如,七夕节的乞巧乞子活动,就最有代表性。经典的“摩睺罗”指的就是玉雕持荷童子。这种可爱的玉雕童子执荷的形象,成为七夕节形而上的代表形象之一,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image

玉雕体现着宋人在经济文化、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生产消费等方面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心理,玉雕工艺品为我国的佛教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还通过鲜明的独创性,为后世呈现出中国古代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民风民俗的流传和相关工艺品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玉雕是中国独有的工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年代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和技艺,随着玉雕的历史不断延伸,玉器创作的创新很难有新的结构出现,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对玉料雕刻的每一刀都不可出错,每一个事物都很有可能导致成品无法体现出玉石本身的价值。正如玉器行业中的一句俗语,玉不琢不成器,面对琢玉的来之不易,必须用好的工艺对其雕琢,所以才有‘和田玉,扬州工’的说法。

image

优秀的玉雕作品在点、线、面的雕刻细节中,线条的布局安排都恰到好处,凸显出韵律感,每一个小面的刻画都富有神韵和美感,其中神韵的表现对玉雕艺术品非常重要,一句神韵色彩的作品,才能够呈现出更高的艺术层面。文化价值是中国玉文化的最大价值体现,富有精神内涵的精致玉雕艺术品才是最具有收藏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