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形色,天地一瞬,真实与信仰间的流动界限,来自于内心的虔诚。人生须臾,世人皆望获得永恒,此乃最世俗的心念。琢玉成形,造像,以一个具体形象,表现不生不灭,圆融无碍的佛性,给人启迪。

菩萨千面,或坐紫竹林中,或提篮溪畔,又或乘骑雄狮而自在行于世间。唯有观自在,才得大自在。可见菩萨从未着相,拘泥于一。

image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在无量国土中,到处寻声救苦。

其身相最经典者,当属手托净瓶,莲台端坐的造型。净瓶观音的形象,最早出于敦煌壁画而创,后广为流传,至宋代较为流行并逐渐世俗化。

观世音菩萨,身色如莲花洁白,面目端庄祥和,形象为手托净瓶,面目端庄慈和,温静微笑,法相寂静;双耳垂肩,肤色洁白,身放五光,穿丽质天衣,双足趺坐,形象典雅优美。

image

净瓶观音

观,并非是用双目去看,而是在观照内心的过程中,消除内在的迷惑,烦恼,获得解脱,获得自在。

佛教里很重视“观”,如观照,指静观世界以智慧而照见事理;如二观,为事观和理观,事观是观察一切因缘所生之事相,理观是观察一切事物之理性,等等。这种观,其实都强调观察世界、观察事物来得到智慧,在观中了悟。image

观照众生,慈航普渡。作者以潇洒圆润的线条勾勒出观音踏浪而来的姿容,跣足而立,天衣当风飘举,发髻丝丝毕现,肌肤滑润光洁,身形呈曼妙的曲线,慈目低垂,微露笑意,端严中流露闲雅,在温润的籽玉映衬下,更显清凉隽逸。

佛教认为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的菩萨,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

image

慈航普渡

佩戴观音玉牌,可增添福慧,可庄严内心。造像虽为菩萨,却包含人的理想,人的寄托,人的追求。将菩萨的慈悲肃穆、超凡脱俗刻画其间,两股沉静、安宁的力量相结合,令玉雕作品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