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27日讯(记者 吴岱霞 通讯员 万国珍 视频剪辑 实习生 刘蕾 吴玥)跨年原创大展“玉魂——中国古代玉文化展”将于2021年12月28日在长沙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共同承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展览以时间为序,汇集全国8家文博机构,共展出410件(套)精美玉器,分为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以及魏晋南北朝后至清代四大部分,共同呈现中国近9000年的玉文化史。

image

展览分为“以玉事神”、“以玉载礼”、“以玉比德”、“以玉养性”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表现了新石器时代玉器的起源——作为装饰品、生产工具,后转变为沟通神人灵物的过程;第二单元反映了夏商周时期玉器成为王权的象征和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载体,礼玉制度逐渐完善;第三单元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玉器被儒家人格化,赋予道德内涵,玉德内涵进一步完备;第四部分主要展示玉器在经历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之后,脱离礼制约束,走向世俗烟火。

image

玉器纹饰精美、造型生动、品类丰富,兼具自然精华与人文理想之美。其中,有象征着地位和权力的玉戚,祭祀神明、代表原始宗教信仰的獠牙神像玉牌饰,器型独特、制作精美的南阳夏响铺玉佩饰,用以节步和彰显身份的澧县新洲M1组玉佩,体现君子雍容高仪之态的玉剑饰等,绝大多数文物都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更有折枝牡丹纹玉带扣、灵芝式玉如意、锁形玉佩等吉祥佩玉,给观众送上新年的美好祝福。

image

这410件套玉器,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玉器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揭示了不同时代玉器所呈现出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策展人喻燕姣教授说,本次展览以中国玉器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作为叙事主体,从而展现中国玉器发展历程中所呈现出的神圣化、礼仪化、道德化和审美化等特点,反映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玉文化。希望观众能够通过本次展览去感受中国古玉文化的精深与悠远。

本次展览免费开放时间为2021年12月28日至2022年4月5日(逢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市民朋友需提前在“长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预约,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全程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后入馆。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链接:重点展品

【文物】玉戚

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距今6500—5300年)长20厘米,宽13.45厘米,厚0.4厘米

2004—2005年洪江市高庙上层文化遗址M27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image

【说明】整体为玉斧形,顶端两侧有“扉棱”,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带有“扉棱”的玉器。玉戚与玉钺同源,是由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演化而来,属于玉礼器,此玉戚显然非一般部落成员持有,是拥有者军事领袖的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玉礼器的出现,反映出古人精神世界的转变,原始宗教开始萌生,部落成员等级逐步分化。玉礼器既作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又成为敬天事神的圣物。

【文物】獠牙神像玉牌饰

新石器时代肖家屋脊文化(公元前2100—前1700年)

残宽7.9厘米,高4.7厘米,厚0.3厘米

2018—2019年澧县孙家岗遗址M149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image

【说明】透闪石,灰白色不透明,多黄沁。片状,方形。正面阳纹,背面有对应阴纹。顶面正中有钻孔,底面见三个钻孔。此件玉牌饰神人表情夸张,巨目獠牙,是先民心目中“神祖”的形象,与湖北等地出土的神祖形象极为相似,当为同源发展的原始宗教信仰。同时,此牌饰既反映出当时玉器制作工艺水平的精湛,又向世人描绘出先民精神世界的图样。此神像是嵌饰在长杆上,用以招降神灵。

【文物】澧县新洲M1组玉佩(10件)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玉管:直径1.8—2.2厘米,孔径0.8厘米,通高3.1厘米;

玉环:直径6.3厘米,孔径4.4厘米,厚0.4厘米;

双首龙形玉佩:长9.7厘米,宽4.2厘米,厚0.4厘米;

青色玉璜2件:长5.3厘米,宽1.5厘米,厚0.5厘米;

褐色玉璜2件:长5.6厘米,宽1.7厘米,厚0.4厘米;

蜻蜓眼玻璃珠3件:直径1.4厘米

1985年澧县新洲M1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image

【说明】战国时期佩玉盛行,特别是组玉佩,它是由丝绳串联多件玉器成组悬挂在身上的佩饰玉。其作用为标榜步态和表明身份,体现佩戴者如玉般纯正贤德的高贵品格。其社会地位越高,所佩戴的组玉佩串饰俞多、俞精美、俞繁复。此组玉佩以玉管、玉环、龙形玉佩、玉璜、蜻蜓眼玻璃珠为主要构件,多成组对称使用,系于胸腹下。工艺精湛,造型生动传神,体现了这一时期高超的琢玉技巧和崇玉、尚德的社会风尚。

【文物】六棱形水晶珠

东汉(公元25—220年)

直径0.8厘米,高1.1厘米

1981年长沙市袁家岭友谊商店M19出土

长沙博物馆藏

image

【说明】汉代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玉珠管饰种类繁多,质地丰富。又得益于汉王朝统一和海上贸易路线的开辟,域外大量的奇石异珠在此时涌入中原。此组珠饰包括花斑纹玛瑙珠、琥珀珠和水晶珠。花斑纹玛瑙珠呈腰鼓形,中有小孔,珠上有褐白或黑白相间、宽窄不一的圈带纹。水晶珠呈六棱形,白色透明,中有细小穿孔。它们均为典型的域外舶来品,是中外贸易交流的见证。

【文物】银镶玛瑙盖菊花瓣纹碧玉执壶

清(公元1644—1911年)

通高12.6厘米,腹径9.7厘米

长沙博物馆藏

image

【说明】这件精美的银盖碧玉壶,是清乾隆时期制作的仿伊斯兰风格玉器。此壶系用整块碧玉雕琢而成,通身雕琢二十四瓣菊花纹,流畅自然,刻画均匀,每瓣误差不到0.1毫米,令人惊叹。一侧执手是螭龙造型,另一侧的流嘴上阴线刻画海水云气纹。壶盖以白银打造,镶嵌红色玛瑙、碧玉圆环。

此壶具有乾隆时期伊斯兰玉器的制玉风格。伊斯兰玉器以胎体透薄、镶嵌工艺、鲜明的色彩搭配以及花卉纹饰为特点,由于乾隆皇帝的喜爱,出现了大量中西文化融合的仿伊斯兰风格玉器。此壶当属玉器皿中匠心独运、不可多得的珍品。

【文物】灵芝式玉如意

清(公元1644—1911年)

长34.4厘米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image

【说明】如意起源于搔背的爪杖,因爪杖能搔到手所不及之处,甚如人意而得名,后逐渐脱离实用功能成为进贡、赏赐、陈设把玩和婚配定礼之物。明代少见,以清代如意为多。清代玉如意造型大致可分为天官式、三镶式和灵芝式三种。天官式为一整块玉料制成,花头、直柄,意寓“天官赐福”;三镶式瓦面大多饰吉祥图案,如饰牡丹寓意“富贵如意”,饰蝙蝠与寿字寓意“福寿如意”等;灵芝式为一整块玉料,通体似一支灵芝,灵芝为仙草,是吉祥、美好、长寿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