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上一段时间,我就能听到诸如此类的抱怨声,“钱我也没少花呀?怎么每回高价买回来的和田玉,叫人一看,总是有问题,不是产地没在新疆,就是玉质达不到上等子玉的水平,如今这世界上还有拿钱办不到的事情吗?”好言劝慰之后,我也经常反思,这些在经济上已算是成功,生活中也颇具优越感的人,怎么会普遍地在和田玉收藏这件小事上碰壁呢?

image

同是消费品,我们购买汽车、手表这些东西的时候通常花的钱更多,但它们都属于标准化量产的工业品,锁定品牌与型号在正规的渠道包括网络平台上购入,即使到手后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也可以去找售后保障。由于和田子玉的自然属性,在这些方面它先天地难以与上述商品相比拟。

image

哪怕是同属珠宝的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它们也可依托正规检测机构出据证书,上面标注的等级,按质定价。而且国际上各大检测实验室对它们的研究旷日持久,对其产地特征了若指掌。只要花钱,无论是缅甸鸽血红还是克什米尔矢车菊想要入手也确非难事。

image

与和田玉情况最为接近的名贵玉石翡翠,仅管没有上述宝石那样严谨的分级体系,但是也能以“水、种、色、货形”等标准粗略估价。而且它的产区矿口也相对较少,容易识别。(具体准确的认定矿口在赌石中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除了日本、中亚、南美以外,绝大多数高等级翡翠多产于缅北一块儿不大的区域之中。)

image

因为属于矿物集合体,在现实情况中和田玉的成份复杂,而且差异非常微妙,这也造成了它容易认定,却难以评定等级、区分产地的窘境。不必说是咱们这些爱好者,就算是久处南疆的许多业者,实际上也并不像他们宣传的那样对之尽皆掌控。即使你已经解决了这个物质层面的问题,要想真正地读懂和田玉,这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而已。

image

由于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已经进入了人类的生活,和传统文化紧密缠绕共生,仅是在汉字的词句中就有无数“玉”的成份存在,所以我们还要对国学有所涉猎才能欣赏得了和田玉的美感。这里面的博大精深自不必参玉在此多言。随便在其中找个小门类,以一己之力穷其一生的废寝忘食也未必能有所小成。

image

在对和田玉的品鉴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还需要科学考古作为物证支持,这可不是没事儿逛几趟博物馆就可以解决的。将之与文字历史相互参照印证,串起一条挂满物证的时间轴,同时还要察阅大量的文物出土实况资料。这个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

image

这样错综纷繁的一件事情,先要你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否则连先秦古文都看不懂,就别妄想着了解和田玉的文化背景了。又要在今天忙碌的世俗生活中挤出大量的时间,投入精力,埋首于经史、训诂、考古与矿物学中,闲人尚且不易,疲于奔命的成功人士又何以应付?

image

加之一旦你有了社会地位,又难免招来一群宵小,整日里逢迎阿谀,长此以往任谁也难以抵御,昏了头的自以为是,靠拍脑门下结论。工作生活中既然如此,也就极易惯性地将这种思维模式带入到和田玉的选购与收藏之中。

image

我们前面说过了,和田玉的知识体系十分庞大,近一二百年来无数专业学者倾其毕生精力,迄今也无人能通晓其中奥妙。客观地说今天我们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整体上也仅是隔着门槛得窥门径而已。心浮气躁地妄图全凭砸钱就征服和田玉,那可真的有点自不量力了。

image

而且在多年的共处中我慢慢地认同和田玉本身具有一种谦和内敛的气场,毫不嚣张跋扈,自顾自地宁静致远,淡泊出世。在我看来凡是还要讲个缘分,或者说是趣味相投,如果你是个谦谦君子,看到和田子玉可能会有心灵相犀之感。但假使您自视颇高,对和田玉少了一颗敬畏之心,那往往反倒瞧不上灰头土脸的和田子玉了。霸气辉煌的俄罗斯白玉、全然无瑕疵的青海山料可能更合您的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