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正面临着一场全新的变革。“非常态”形势下,已有的经济结构、盈利产业和商业模式难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而文化产业作为“中高速”增长的驱动力,它的大发展必将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新亮点”。同样,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玉雕,它的传统“文化”属性怎样增添时代基因?它的手工行业特质怎样转化为现代“产业”结构,是这一传统行业如何“变革”?如何“转型”?必须面对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什么是“转型”,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原来的业态已经不适应形势变化,需要调整,需要转变,需要摸索一条“与时俱进”,并“切实可行”的新路子,新方法。
一、 中国玉雕的“问题”在哪里?
具有8000年历史的中国玉雕,它的形成、继承和发展,是沿着一条从祭祀到宫廷、衣冠到文玩、神秘到世俗的阶层不断下沉的轨迹。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性,传统玉雕所具有的农业社会属性,不可避免的土地基因使得今天的玉雕市场成为一个极为特殊的市场。今天,大数据连接的网络化时代,传统玉雕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已很难适合当今文化大发展的内在要求。
1.家庭式作坊加工模式
几千年来一成不变的“家庭式作坊加工模式”,运作至今,千年未改。作为主角的玉雕大师既是原料采购员、产品设计员、生产管理员,又是企划员、接待员和销售员,服务着一件玉雕作品产生的整个“产供销”全流程,他们无暇顾及具有艺术品天然属性的玉雕的质量标准和文化趣味。单打独斗型的“家庭式作坊加工模式”,由于缺乏定位、创作、营销的专业性,忽视人员、岗位和部门的互补性,在现代产业结构的商业化竞争中,在艺术养份、作品质量和商业模式上,很难延续持久的战斗力。
2.各自为营式单打独斗布局
农业社会的个人、姓氏和地域相连接的血亲认同,形成了“家庭式作坊加工模式”。它的手工业态又放大成“以我为主”的“各自为营式单打独斗布局”。每个大师工作室都相信着自己的能力,坚守自足,鲜于合作,往往以己“身单力薄”之技,打开局面。一段时间内,看似各个大师工作室合力形成了“×派玉雕”、“×帮玉雕”,风起云涌,各领风骚十几年,实则是大环境所致。散沙式格局,终究难以形成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合力力量。
3.拼材质拼工艺的价值观
不可否认,当代玉雕无论从材料、题材、工艺和审美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满足了现代人们欣赏、消费、收藏、投资和经营的各方面的需求。尤其是金融理念和产品的注入,客观上建立了传统玉雕的投资可行性,也逐渐形成了以“材质”认定玉雕作品优劣的公识。这种愈演愈烈的“拼材质”的“伪公识”,造成了“面粉贵于面包”的不合理现状,是非常不利于玉雕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同样,一昧“拼工艺”而破坏天然原料美的作法也是不可取的。
4.模仿抄袭的生产现象
当玉雕的商业价值被放大后,价值趋同是必然的。对于生产者来说,“拼材质拼工艺的价值观”流行的结果是,什么原料卖得好就做什么原料,什么题材产品卖得好就做什么题材。这种“唯材质”、“唯题材”而造成的是产品的“模仿”、“抄袭”之风盛行,我们看到的是产品的千篇一律,作品的严重雷同。其实,工艺美术品虽然有实用功能性,但是在创作它并不等同于模仿或抄袭,这样的结果也违背了中国玉雕8000年发展的艺术规律。
5.玉雕行业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初略估计,当前全国各地玉石雕刻者已达到了几十万人,若将整个玉石产生链上的销售商、经纪人、投资者、收藏者都囊括进去,可能会有上百万人在从事玉石行业。这是什么概念?就行业的发展规模来说,这么庞大的从业人群是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是玉雕行业的综合素质极需提高。“家庭式作坊加工模式”的结果是,玉雕工作室“一室一样”,玉雕生产者“一人一品”,制作者从文化上学习不够、艺术上汲取不足,形成“千人一面”现状;以“材质”认定玉雕作品优劣的结果是,销售商、经纪人产品卖得好卖什么,不从个性消费、文化需求和潜在市场上挖掘,对于生产者没有正确的信息反馈;投资者、收藏者以“耳朵”下手,“唯名”,“唯奖”,不理性。
6.和田玉翡翠的价格不断攀高
和田玉、翡翠的资源有限,都面临着资源枯竭的现状,使得它们的交易价格一直攀升,造成不少喜好玉石的人们望而却步。造成的结果是原料投资者不愿放下价格,滞留在渠道中;而不少琢玉者为保留原石的经济价值不敢也不愿雕琢玉石,即使雕琢,也是由工艺精湛的玉雕工艺大师亲自琢刀,无形中又提升了玉雕的价格。这些,都使得玉雕失去了大众收藏的基础,成为小众藏家赏玩之物,不利于整个玉雕行业的发展。
二、 中国玉雕的“出路”在哪里?
今天的大数据时代是信息时代、资讯时代,更是个性的时代。中国玉雕所谓的“转型”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出发,迫切需要从传统的认识理念和方式中解放出来,用全新的思维与手段,重新开始新的探索。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当代价值观念、审美意识、艺术表现和个性语言的全新玉雕,同时需要的玉雕产业的模式创新,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接受和享受玉雕功能、艺术和文化。
1.确立当代玉雕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玉雕在这个多元化发展时代,必然注重艺术创新,拼创意,拼文化。它能够包容夸张的、写实的、抽象的、写意的等各种艺术形式。无论哪一种表现形式,只要能真正展示玉雕的时代性和创作者的思想性,都可采用。关键是突出中国文化的力量,时代创意的高度,也就是突出“人”的核心价值,并确立当代玉雕新的审美导向。
以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翟倚卫来说,他擅长将西方美学与中国玉雕结合,营造出灵动的意境。他的山水作品,在整体布局上巧妙得当,好似有一股气在山水间流动,使得整个画面生动,有生机。又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崔磊尝试着将中国传统汉字雕琢在黑色玉皮上,同时保留白玉部分,与之形成视觉对比,营造出一股庄重、厚重感,增加作品的历史气息。
2.建立投资人经纪人制度
今天的玉雕行业越来越成熟,作为成熟的标志,就是必须明确行业分工,分工的结果是创作归创作,营销归营销。创作者回归创作,不为经济利益束缚、不为繁琐小事干扰,专心创作、创新和创意,想着如何最大程度应用自己的才能,设计、制作和艺术的展现出玉石之美。对于作品完成后的营销,则可以交给相应的专业人士操作。比如,建立经纪人制度,这是现代艺术商业行之有效的方式,创作者将所创作玉雕作品的宣传、推广、销售均交给经纪人,由他代为管理。因为经纪人对交易市场极度敏感,他能准确获悉什么题材的玉雕受买家青睐,怎样价格的玉雕最合理最畅销,哪位些艺术家的作品目前最受关注等等,以此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满足市场所需。而作为前期投资的投资人制度,在筹集资金、避免失误、分散危机上,尤其作用于高风险的和田玉、翡翠原料成本。其实,建立投资人、经纪人制度关键在于解放思想。
3.确立团队作战的新思路
目前,先知先觉的大师工作室已经在尝试“集体发展,团队作战”的新思路,慢慢形成“大师个人品牌”向“工作室品牌化”的转化,这种大格局观是今天玉雕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所必须的。其实,就玉雕行业的发展规模来说,让农业社会手工业属性的传统玉雕有了工业社会商业属性,它完善了行业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让生产、销售、投资、收藏各司其职,有序的运行。我们提倡有幸从事玉雕行业每个环节的人员,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学习、运用和发展现代先进的科技,并且促使着中国传统玉雕产业向多元化发展。
4.让“商品消费”变为“品牌消费”
“品牌建设”以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为建设重点,它让以“大师个人品牌”的感性行为具有了制度保障,更让富有个人情感的艺术品有了时代价值。以大师创作为中心,以投资人、经纪人制度保障的团队经营,奠定了“品牌消费”的成功基础,而“品牌消费”决定了市场份额和持续发展。
5.当代玉雕要满足“亲民”的收藏需求
当代玉雕与传统玉雕相比,可以说是“民玉”,也就是公众的玉雕。不似古代只是帝王、贵族赏玩之物,而是走下了神坛,成为公众提高生活品质的艺术品种。所以,挖掘有价值的且价格不高的玉石,满足各层面的收藏需求,形成多玉种,多渠道,多样化的经营格局。
其实、玉石的品种并不局限于和田玉,其他的玉种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比如,玛瑙。它与白玉相比,色彩丰富鲜艳,红的、黄的、褐色的等,能够产生出白玉所没有的艺术效果。只要我们的雕刻者巧妙地利用玛瑙的天然色泽,选用合适的题材,同样能雕刻出精美的作品。其他如金华玉、绿松石等都是比较好的玉石种类,它们当前的市场价格仅为和田白玉的十分之一或是更少,材质同样优质。众所周知,今天的世界更平等、更自由,人们都有享受玉雕美的权力,丰富的玉雕品种更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功能、审美和个性需求。
6.建立玉雕艺术评论机制的迫切性
说到最后,还是谈谈建立玉雕艺术评论机制的迫切性。因为传统玉雕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产物,它的土地基因使得今天的玉雕市场是个极为特殊的市场。现实生活中,诸多因素总是以各种形式影响或是左右着琢玉者的创作方向和艺术价值的评判,琢玉者话语权、作品价值标准、各类信息渠道等等,某种程度上都会制约着玉雕市场的方向和份额。
如果能够让健康的艺术评论参与到玉雕价值评判中来,客观、理性、公正的从历史、功能、工艺、艺术和文化上,探讨玉雕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价值,让传统更传统,让创新更有基础。使得制作、喜欢、投资、收藏和经营的人们有了些判断标准,这样才能理性的推动中国玉文化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