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有着难以言说的魔力,看一眼就让人深深沉迷。对和田玉的喜爱,仿佛是一个中国人骨子里流露出来的。为何国人独独对和田玉有着如此专一的感情呢?

这与和田玉所代表的玉文化分不开。放眼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和中国一样有着底蕴如此深厚的玉文化。

image

上古时期,人们尚不能分辨和田玉的时候,由于和田玉有着非常好的韧性,被制成各种各样的实用工具。而随着人们审美的觉醒,这种温润美丽的玉石便逐渐地从实用器具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部落里身份最尊贵者的私有财产。

image

仅仅如此,还不足以引领全民爱玉的千年潮流。真正让和田玉成为玉石界一哥,要感谢四位先辈:周公、管仲、孔子和董仲舒。

image

周灭殷商,国家山河支离破碎,为了维护国家稳定,避免重蹈殷商覆辙,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礼乐制度需要一个象征物来区分当时的阶级地位,首选是当时冶炼技术十分成熟的青铜器。然而青铜器虽然造型精美,工艺细致,但可惜的是,它有着致命的缺点,即氧化腐蚀,并不适合长久地传承。周公便选择了和田玉,这种高贵且耐氧化的自然产物,作为实行礼乐制度的载体。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和田玉由此成为神权、族权、君权三权一体的代表,是政治权力的体现。

image

到了春秋时期,法家先驱管仲在齐国境内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打出“挟天子以伐不敬”的口号,成功帮助齐桓公成为首个春秋霸主。

管仲为了阶级稳定,选择和田玉作为突破口,首次赋予和田玉九种高尚的品德,全国推广,使人们争相效仿,由此打开了人们探讨和田玉内在品质的大门。

image

然而管仲毕竟是法家人物,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触碰了掌握着社会主要话语权的贵族阶级的蛋糕,因此他的玉德学说只在齐国境内流传。但是他的学说影响了另一个人。

image

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开创私人讲学之风,门徒三千,周游列国,社会影响十分之大。孔子集合了周公和管仲两者对玉的态度,主张恢复礼乐制度,提出玉有十一德,不仅可以巩固各阶层的利益,也为人们的思想道德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由此“玉德学说”大行其道,在各国之间广为流传,和田玉也成为这片硝烟弥漫的大地上圣洁的象征,成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image

到了这个时候,和田玉的地位已经十分稳固。没想到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又加了一把油,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早已和儒家学说绑在一起的和田玉,便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和田玉仍然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国玉,对和田玉的喜爱之情也从未改变。这种根植在文化里的感情,不管过了多久,都将一直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