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飞生耳后风,浮麋数肋中无空。漫言刻玉占佳兆,发羽抨弦屡此同。”这是乾隆皇帝咏赞玉扳指的一首御诗,一生爱玉的他,对扳指情有独钟。千百年来,从当初的弓射实用器发展成为赏玩的对象,小小的玉扳指上,记录了中华悠久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成为收藏界的一道亮丽风景。

image

  扳指为何物?

imageimage

扳指是比较晚的名词,中国最早对它的称呼是韘(She),何谓佩韘,《说文》记载:“韘,玦也,能射御则带韘。”即指佩韘是表示具有射御的能力。扳指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甚为流行。我国已知最早的一件韘是出自商代晚期王妃妇好墓中。

image

韘的作用,是用来控弦的,用法是套在大拇指上,用弓时勾取弓弦和撒放都依靠这东西。我国采用的射法是蒙古式撒放和原始撒放,所以控弦都是用大拇指,和欧洲地中海式三指勾取控弦不同,因此需要这个装备来保护手指,不然手指会被高速运动的弓弦切拉损伤。古人亦称为“机”,意义类似于“扳机”,表示扳指的作用相当于扳机。明代将领戚继光,曾经明确以“机”作为扳指的称呼。

imageimageimageimage

此外,古人还认为佩韘表示佩戴者有决断事物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韘极为流行。《诗·卫风·芄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就连童子也佩韘。它已不只是一种实用之器,而且成为了一种尚武之“道”,适应了群雄争霸时期培养武士精神的需要。

  玉扳指的进化

imageimageimage

随着年代的变更以及逐渐演化,玉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扳指还有拉弓护指的功能,不仅较后来的扳指更长,而且其上有槽痕;到了战国就开始变短到了,战汉时代,玉出现了片状形制,很多还镂龙雕凤,十分精美。大都也有用来拉弦的小钩,但这个时候的玉.已经不能承受拉弓射箭的强大扣力,而完全演变为一种佩件。因其中空部呈鸡心形,也有人称之为“鸡心佩”。

imageimageimageimage

宋代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扳指,其样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时至清代,扳指呈圆筒状,一端边缘往里凹,一端边沿向前凸,因为其材质更加圆润、光滑,所以更加难以用来射箭,而成为一种装饰、身份以及流行趋势的象征。

image

image

几千年来,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在我国,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蒙古与清朝,则主要使用桶形扳指。最早还有弦槽,后来取消。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儿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

国外则突厥、土耳其、韩国至今仍在使用。期间,各种式样的扳指都有存在。

  从军事器械到时髦饰品

image

在春秋战国以后,扳指就作为佩戴之用,不是完全用于射猎。清以前,扳指多以象牙骨头制成,清乾隆以后,其实用性逐渐丧失,以装饰性为主,满族将扳指发展为首饰,才被大家所熟知。

image 骨扳指

清代以民族军事力量夺取天下,射箭作为冷兵器时代重要的个人军事技能,因此清朝军事力量的核心武装——八旗,对此物甚为重视,满洲军民通用鹿骨扳指,满语叫“憨得憨”,几乎人手一枚,因而成习。入关以后,举天下以奉养八旗,不劳而获,待遇优厚,八旗风气日渐奢靡,扳指这种军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饰品,八旗子弟争相以贵重材质制作扳指,相互攀比炫耀。最终,形成了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的风气。

image

image

扳指原本使用犀牛角、兽骨制作。但是,八旗子弟使用扳指大多只是用来炫富,这些较硬的材料十分“克手”(据称系“北京土语”)。有明显的磨手感觉。因此,八旗子弟便对扳指儿的制作工艺有了“更高”的要求:扳指表面必须十分光滑,筒状内部接触手指部分以不“克手”(即“光滑柔顺”)为准。不使用时,常要双手反复搓磨,使制作时肉眼不可见的“毛刺”通过手的“摸”、“搓”逐渐达到光滑,这类似现代制作工艺的打磨抛光工序。

image

image

扳指儿虽小,却也受到森严等级制约。从多尔衮进关到顺治皇帝初步立足中原,再到康雍乾三朝,皇帝御用的扳指儿都是有着严格的惯例和规定。

image 乾隆黄玉扳指

乾隆皇帝与扳指可以说有不解之缘。对于用来陈设和鉴赏的以珍贵材质尤其是玉制作的扳指,乾隆皇帝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使扳指这种原本是实用为主的日用物品走上了具有很高艺术趣味的大雅之堂。据传,他闲时爱两手戴满扳指。为了讨好皇帝,王公大臣、地方官吏把各种扳指进贡宫廷,皇帝也喜欢把扳指赏赐给有功之臣,大臣们以此为荣,将御赐扳指整日戴在指上以炫耀。进而在达官显贵中形成了一种风尚,以此相互攀比。

image

《威弧获鹿图》

清代宫廷绘画为后人留下了清帝佩戴扳指的形象资料,如《玄烨戎装像》、《威弧获鹿图》、《大阅铠甲骑马像》等,描绘了康熙、乾隆皇帝全身披挂,右手大拇指上佩戴着扳指的形象。

据介绍,故宫现存包括玉质、木质、金质等各个种类的扳指多达几百个,单是玉扳指就有上百件。

image

而之后,扳指作为首饰,一度接近消亡。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方便。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清代晚期以后,热兵器逐渐取代冷兵器。惧怕异族民众掌握先进武器影响统治、坚持“满语骑射”的清王朝最终没有能够挡住历史潮流,于是,作为满蒙八旗首饰的扳指仅仅存在了百年左右。由于作为首饰时,扳指仅仅是一种玩物,因此常被以轻蔑的语气称作“扳指儿”。

  戴玉扳指的讲究

image

对于玉扳指来说,除了质地之外,扳指的造型纹饰也非常有讲究,如瑞兽纹、花草纹、山水、人物、诗词等纹饰和图案。

image

这种直筒型扳指,两面分别是凹、凸倒角的,应将凹面儿朝上放。

image

将这凸面儿朝上放比较常见,但,这是放反了!为何?这扳指是射箭扣弦用的,凸面才可以扣住弦,凹面是为了戴上后方便拇指弯曲,所以戴扳指时应凸面向虎口、凹面向指尖,摆放也是如此。

正确的佩戴方法:

image

扳指不要齐根戴,下部不超第二指节的一半。

image 文扳指

扳指以其大小厚薄论,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

image

根据不同的材质,就有不同的扳指儿护养方法。和田玉扳指儿的保养基本就和玉镯的保养差不多,在把玩时用指肚之肉来打磨扳指。

此外,“扳指”的写法,历来有很多种,比如“扳指”、“板指”、或者“班指”。这造成了很多疑惑。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同音词。

image

时至当代,我们所熟知的扳指已经发展处各种制式,扳指也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如今仍有很有藏友喜欢佩戴一枚玉扳指,小小的扳指里,蕴含着说不尽的故事……

image

作者: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马娇

资料:图片整理自网络、书籍、官网

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单位所有,若涉及到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