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记载“以黄琮礼地”,表明其祭地礼器功能。琮也大量出现在墓葬中,表明其又具有殓葬用途,玉琮与崇拜信仰有关,是社会需要和精神信仰的产物。

玉琮上神人兽面纹表现出原始图腾崇拜思想,同时玉琮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只有贵族和有地位的人才能拥有玉琮。琮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时就基本不见了。

玉琮均为四方柱体,中心通孔,表面常阴线刻有饕餮纹饰。玉琮大小差别很大,有的玉琮只有一节,最多的有十九节(尚未发现十节、十四节者)按其造型玉琮可分四种类型:

1.宽短琮(璧琮):

因其俯视近似璧,故又称璧琮。琮体宽度大于高度,一般分两节,四角琢饰兽面纹,中心为贯通的圆孔。这种玉琮是由玉璧的加厚而成,还是由圆筒形镯发展而来,需进一步考证。

image

号称良渚玉琮即属于此类,该玉琮重量达6500克,高仅8.8厘米。采用线刻和浅浮雕手法勾勒出四组简化的神人兽图案,兽面两侧琢有鸟纹。

image

琮体四面中有5厘米宽的浅槽,上下共有八组神人兽复合纹饰。神人头戴宽大的羽冠,脸面呈倒梯形,重圈眼,鼻扁宽,阔嘴,内有两排平齐的牙齿。上肢内弯,下肢作盘腿状。神人胸部以浅浮雕琢出兽面,面部狰狞,口露两对獠牙。该玉琮玉质甚好,雕琢精细圆润,可谓鬼斧神工之佳作。

image

2. 高长琮:

高长琮四面柱体,外方内圆,中心穿孔,两端直径不一,上大下小。是由宽短琮叠加而成。

image

高长琮是高度大于宽度的柱体,以起伏的“牙身”将柱体分若干节。每节四面,中间为凹柱,四角有两边对称的兽面纹,以两条横长凸弦纹表示头额和头饰,其下双圆纹示意双目,下面数条短粗凸弦纹,象征天地四面八方,中心通孔为沟通天地的天柱,装饰祖先、神祗、神灵动物三位一体的神徽,是祭祀的祀器又是纪念祖先神祗的神器。用于祭祀和标志部族首领身份地位。

image

现藏于历史博物馆的十九节玉琮高492厘米,是迄今发现最长的玉琮,上面阴刻简化的神人兽面纹。良渚玉琮节数越多,表面纹就越简化。

image

3.细小琮(勒子):

造形及纹饰酷似大琮唯器形小,长2-6厘米左右,一般分两至四节。用于佩戴,可单佩可双佩,一般系挂在玉项饰两侧。

image

image

4.素面琮:

中原地区流行的黄琮为四面方体,大多无纹饰,中心孔径较大,盛行于黄河流域地区。是宽短琮的衍生品种。

image

早期玉琮多阴线刻,晚期玉琮多有浮雕纹饰。出土情况来看小单节玉琮受沁严重,变成粉白色居多,多节玉琮玉质保存好,色沁一般较少。玉琮每一节方柱四角以转角边沿为中心线,雕刻对称的变形兽面纹。玉琮中心射径的挖料技艺高超,玉琮孔径随琮大小变化,孔径口沿棱角规正,孔壁光洁,上下对接的误差很小。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