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SHEN YU MUSEUM

展览:九州和玉 万福攸同——福禄寿喜财如意吉祥艺术特展

地点:神玉艺术馆 展厅

展期:目前延期状态,随时可参观

imageimageimageimage

或直接到馆买票参观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周礼·春官·大宗伯》

玉之六器,是指古代中国在礼仪、祭祀等重要场合使用的六种主要玉器,包括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和玉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玉器不仅具有实物的形态,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想。

天子、贵族享玉,通过用玉,最终达到维护与巩固王权统治体系与制度的目的,达到最高的“礼”的境界。

这里邀请大家依次欣赏:璧、琮、圭、璋、琥、璜。

image

image

图丨玉璧 神玉艺术馆藏

20240413神玉神州行·海口站

—“玉道”文化公益展现场照

玉璧,是上古时代玉制礼器之一,

是一种中心孔径小于外廓边宽的片状圆形玉器,

古时认为以璧圆象天,以璧礼天神,

因为古人认为天是圆的。

春秋、战国玉璧表面装饰勾云纹、谷纹与束丝纹,即是用以祈求天神保佑人间能得到农桑蚕丝的丰收。人们希望能在现实生活或者祭祀仪式中得到圆满实现,而圆圆的玉璧,恰好能作为这种精神寄托的神器。

imageimage

图丨透雕龙凤纹出廓璧 神玉艺术馆藏

玉璧不仅用作祭天的礼器,还作为佩饰和重要的馈赠之物。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就是一种玉璧。

image

imageimage

图丨青玉琮 神玉艺术馆藏

20240413神玉神州行·海口站

—“玉道”文化公益展现场照

琮的造型是内圆外方,

它可能代表中国最早的“天圆地方”观念。

琮的用途一般认为是祭祀天神地祇的法器。

它的内圆代表天,外方代表地,通孔表示天地之间的沟通。

image

图丨良渚神徽

琮在祭祀天神地祇的仪式里,用木柱穿插玉琮于上端,用作祭祀神祇或祖先象征的“神柱”。它的方角上一般雕饰神人兽面纹,有单节或多节不同形式,在不同的文化地区和不同时代外观特征有所变化。

image

image

图丨圭 战国 河南辉县出土

圭,一种长条形的片状玉器,

源自新石器时代的玉石斧或铲等工具。

它代表东方,用于朝见之礼。

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的政治性活动中,

是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

玉圭,一般刃口向上,表明它完全脱离了玉石斧、铲工具的使用性,并体现出精神和玉石物质所具有的神秘力量。

imageimage

图丨白玉圭 神玉艺术馆藏

圭在西周与册命制度密切相关,

是周天子赐给诸侯的地位证明,

是受封者的符信。

春秋战国时期,订立盟约誓辞,圭又成为盟约的信物。盟辞记录在玉圭或石圭之上,一式二份,一份藏于盟府,一份埋入地下或沉入河里,以取信于天地鬼神。这点现在看来,也很有意思。

据学术界研究,玉圭是中国传统礼仪玉器中的一个从未间断过的、重要的一个玉器类型系列,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玉圭仍然是象征地位与权威的宝玉。

image

image

图丨璋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

璋是一种长条形的片状礼仪器,

外观很像戈形兵器。

据说它来源于玉斧或玉铲,

是部族首长的权力神器,

献祭山神或水神;象征南方。

牙璋最初用法推测。《周礼·典端》所说:“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诗·大雅》中有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意思是说周文王的左右执捧玉璋,以示王权威仪,周王发兵远征,军师军队都要随之前往。这么看来,玉璋确实与“起军旅”有关。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有一尊手奉牙璋的铜人,他身穿铠甲,肯定是武士。从这一侧面说明,牙璋曾用于军事。从考古出土的情形看,它还可能是祭祀山川的祭器或举行重大仪式时手持的礼器。

image

image

图丨玉虎 战国 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玉琥,一种虎形玉器,

代表西方。

通常以佩形出现,其精细的

纹饰和复杂的工艺也使其成为一种发兵信物。

用于祭礼的“六器”中,璧、琮、圭、璋、璜皆有形迹可循,唯独琥的外形众说纷纭。有一种观点认为,琥可能并非虎形玉器,中山王墓出土的玉器中,有5件龙形玉佩,佩上墨书自名为“虎”。 

image

image

图丨龙首谷纹璜 战国 河南辉县出土

璜是一种半圆片状玉饰,

代表北方。

玉璜弯曲如彩虹,又如拱桥形,

两端穿孔,或上端中央亦穿孔。

《周礼·天官·玉府》:“供王之服玉、佩玉。”传:“佩玉上葱衡,下有双璜,冲牙……”组佩以璜为主体,想必是有一定道理的。

拱桥形玉璜,在组佩中可承受较大的重力,两三个穿孔,可保持组佩整体的均衡与对称,并使之平衡稳定。可见,璜的作用是成为组佩的“骨架”,起支撑作用。

image

图丨玉组佩 西周

在现出土文物中,见到有数十件甚至上百件玉饰组成的玉组佩,想象到在佩者行走时,可以通过璜的制衡保持它的平衡稳定。

《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珮之声”。在获得视觉审美效果的同时,佩戴玉组佩者还可听到玉佩之间因轻轻撞击而发出的玎玎玲玲的悦耳玉振之声,获得听觉审美效果。

贵族们还要保持“行步有佩玉之度”,佩戴者的步伐与组佩的摆动也要相和谐,以表现出佩者仪态与风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