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只有干货,没有废话,和田玉的真假鉴定与品质鉴赏都基于以下六字真言,这里只说籽料,不说其他广义和田。

image

一、和田玉真假的六字真言:皮、肉、根、孔、色、裂。

1.皮色有过度:和田籽料从整体上看过渡自然舒服,而皮色过渡重要看边缘,因皮色的形成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所以真籽料会有一种鲜明的层次感,假的则会显得不协调。说得直白点,假籽料通畅一色到底,真籽料会有一个过渡,一种水乳交合感。

2.皮与肉:玉的皮质与肉是永远分不开的关联,简而言之玉质松则皮色深,玉质细则皮色浅。

image

3.皮与孔:籽料皮色有一种常态的规律:皮色永远分布在籽料的小坑(毛孔)里面,深皮色多附于凹坑之内,洒金皮尤甚,所以皮色即下凹。

4.皮与根:籽料想形成皮色必须在河床中经历千万年的洗礼各类矿物质才会沁入,既然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那么皮色必有根。通常色根为斑点状,就像树根扎入泥土,色根也会扎入和田玉的肉质里,要想将色根都能作假恐怕难度会很高。

image

5-6.色与裂:这里说的裂是“绺裂”,通常有一句话叫见裂辨染色,聚皮必是钉子纹,绺沁皮必是水草沁。籽料的裂是长年累月的沁入而形成,所以颜色为内深外浅,人工染色则颜色十分浓墨重彩。绺裂处颜色虽差别不大但仍为过渡状态,同时裂还会伴随水草沁与钉子纹,这些造假者是做不到的。

image

二、品质鉴赏六字真言:白、细、润、糯、熟、壳。

1.白度:人都喜欢分级,和田玉自然也一样,通常用一根烟就能判定白度,一般可分为:高白、脂白、一级二级等等。通常人们会认为玉自然白度越高越好,其实白度要在综合考量了玉质的油、润、细等条件之后再做分级,可谓最后一部考量标准。而一般成色上成的玉石都是一些偏黄白的暖色系,绝不是一白遮百丑,所以只要温润感有了,这一标准是因人而异很模糊的。

image

2.细度:决定细度的因素是“颗粒感”与“结构”,简而言之颗粒感越小则玉料越细腻油润,而结构是玉石内部的“云絮”,云絮越密集均匀越好。反而并不是人们所挂在嘴边的无结构较好,只有结构细腻均匀的料子才会呈现出很好的酯化感,就好比麻与丝绸的区别。

image

3.油润:真正的和田玉特别的“冒油”,这也是它与其他玉料的显著区别之一。从视觉上看,就好比一块五花肉,摆在那不动都有一股油润感,这便是视觉上的油脂感。当然还有一种触觉上的油润度,将和田玉握在手中,你会感觉它有一种自主滑动的错觉,好比油膏握在手心中化开一样,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滋滋冒油”。

image

4.糯感:很抽象的一种说法,但也很好理解,煮熟一把糯米仔细观察它们的皮壳,那种油亮浑厚的感觉就是糯性,和田玉中糯性佳者具有的特点均是颗粒感细小且交织紧密。

5.老熟:“老熟”一词指一种由内而外的光泽,看下去深沉且不透,就好比熟透的果实,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image

6.皮壳:“肉好皮薄”在和田玉里是铁一般的定律,和田玉的外皮是由各类金属离子浸透而成,其皮又往往色彩而各异。较好的薄皮就像玉质上层飘着的一层油花,玉皮不分家。而那些长年累月侵染至玉肉中的皮色便形成了另外一种“沁皮”,所谓沁皮不深扒,如今玩沁就是玩的原汁原味。

谨记以上真言,理论实践不分家,只有多看样品才能在纷乱的物件中找到属于你的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