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天珠据传是用海洋生物的化石打磨而成,这类资源在唐朝时就已经接近枯竭,于是出现了各种材料的天珠。据收集统计,在藏地古时有用玉石、蛇纹石、玉髓、象牙和骨质、金属、琉璃、陶瓷、合成树脂、藏药以及海螺材质仿制的天珠。蒙古元朝以前,古珠及天珠文化的流行只局限于藏地。直至公元12世纪,藏文化逐渐传入汉地及蒙古地区。此时便出现了玉石材质的天珠。材质主要以今青海省境内祁连山产的祁连墨玉为主。

古西藏人用来制作天珠的材料主要是九眼石页岩,是一种在页岩中形成的玛瑙,俗称“眼睛石”。因其在页岩中发现石体本身又都带眼睛,有天然形成的规则图案,以眼球形为主,辅以三角形、四边形等,具有了一定的观赏价值。

九眼石页岩以二氧化硅为主,并伴有三氧化二铁,玛瑙、水晶、玄武岩、石英。硬度大,有的区域结构紧密,但是伴生区域结构通常较为酥松,性脆而缺乏韧性,不利于雕刻,打磨及抛光,多用于制成圆珠或勒子。

因为九眼石页岩内部含有的磁性元素,导致部分天珠也带有微弱的磁性,自然在周围也产生了磁场,不过这种微弱的磁场是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的。

天珠在西藏具有非常高的评价,并对藏族文化造成深远的影响,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天珠作为藏族人的珠宝和财富,除了其自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西藏的宗教文化色彩,是藏族人信仰寄托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