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对天珠类别的划分已有明确和现成的标准,并形成一套完善的表达体系来称呼不同种类的天珠。他们把天珠分为“思”和“措思”两种。
“思”天珠纹饰图腾有一眼天珠至十眼天珠、十二眼天珠、十四眼天珠、十五眼天珠,还有天地天珠、莲花天珠、宝瓶天珠、达洛(虎纹)天珠、虎牙天珠、马齿天珠以及特殊图腾天珠等。其特征为珠体通体白化程度较好、黑化咬色浓厚、易产生风化纹,基本可以达到“材质不透光、黑白化分明”的完美品相。“措思”天珠表面的图腾除了一小部分是仿照“思”天珠以外,目前尚未对其他剩余的大部分图腾总结出规律,因为其纹路比较随意、线条不拘一格,没有发现有固定的制式。其特征为质地细密、不易产生风化纹、且透光率高。
最早的天珠据传是用海洋生物的化石打磨而成,这类资源在唐朝时就已经接近枯竭,于是出现了各种材料的天珠。据收集统计,在藏地古时有用玉石、蛇纹石、玉髓、象牙和骨质、金属、琉璃、陶瓷、合成树脂、藏药以及海螺材质仿制的天珠。蒙古元朝以前,古珠及天珠文化的流行只局限于藏地。直至公元12世纪,藏文化逐渐传入汉地及蒙古地区。此时便出现了玉石材质的天珠。
目前比较常见的一个大类就是陶瓷天珠,陶瓷天珠采用高岭土与瓷土配方先制成白色瓷胎,再使用浓重钴铁矿物颜料于其表面施色上釉,形成蓝黑色至黑色的底色,白色的纹饰线条应采用了中国古代青花瓷绘制工艺当中的留白技艺。这类天珠多见仿制三眼、六眼和九眼天珠的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