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太翠产于中国内蒙古地轴渣尔泰山之中。佘太翠是中国仅有的露天玉矿,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发现的最具使用价值的玉石,2007年才被开采出来,于2008年被中国地质界、石材珠宝界知名专家正式定名为佘太翠。

据了解,佘太翠形成于18—24亿年前,是中国玉种之中硬玉品种,与翡翠有相似之处。狭义佘太翠主要指产自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的玉石矿,有翠绿色、白色、青色三种基本颜色。这种玉产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地区,玉矿已探明储量四点一九万立方米。随着大佘太镇以外的新矿不断发掘和开采,广义佘太翠则已经包括了国内外同类石英岩玉,与和田玉定义规则一样,佘太翠定义标准不论产地,一律按其矿物成分来界定。有乌拉特前旗产的灰绿为主的佘太料、乳白的水草料;有巴西产的新坑透水料、老料、冰翠;有甘肃产的紫罗兰料;有新疆产的雪玉、金丝玉、天山翠;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产的彩玉河槽料。鉴定结果为石英岩质玉的玉石商贸名称都可称之为佘太翠。

说起佘太翠就不由联想到佘太君。佘太君在历史上却有其人,佘太君原名佘赛花,出生于世家大族,成长在官宦之家,生的是体貌淑清、秀美绝俗。佘家和后来的北宋名将杨信一家结为军事同盟,两家在共同抗辽、保卫家乡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为佘赛花和杨信之子后来同为北宋名将的杨业的相识、相恋创造了机会。古代男子向女子示爱,多向所爱之人赠送玉佩来委婉表达。杨业在塞外作战时恰巧拾得一块罕见奇石,就将此奇石雕刻成玉佩赠与佘赛花,以此物作为两人爱情的信物,两人成亲后便开始了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在杨业不幸战死沙场后,佘赛花继承其夫遗志,率领杨门妇孺,不畏艰难险阻继续抗辽,并最终变成了大智大勇的巾帼英雄佘太君。佘太君因功勋卓著受到宋真宗召见,在御前听封时不慎将腰间玉佩滑落,宋真宗见此玉佩莹润无比,甚有过于宫廷之物,便问此玉有何来历。在听完内中渊源后大为感慨,便将此玉定名为佘太翠,以示巾帼之美和恩爱之长。

如今佘太翠也和其他玉石种类一样,常用来制作成手镯等饰品,虽不似古代一般作为定情信物,但其独特的玉质和背后所传承的文化内涵,使佘太翠广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