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收藏的市场中到底有多少人,而其中又有多少人是和田玉的玩家呢?本篇文章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8000万收藏大军

据文汇报的报道,据统计,我国现有民间收藏者超过8000万人,而中国拍卖公司的数量早已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在汹涌的大潮中,收藏市场逐渐成为一个逐利之地。

而另一篇报道中提到,中国超高净值人群中艺术品投资最青睐珠宝玉石,字画次之。其中投资珠宝玉石的最多,占45%,其次是古字画,占29%。藏友圈交流是最主要信息渠道,占55%,其次才是拍卖行和专家推荐,分别占38%和34%。最期望获得的服务是专业鉴定。

具体的人数我们难以确认,但从高净值人群这个数字中我们也可以窥见,收藏大军中玉石收藏人数的占比是很大的。而在未来这个数量可能会更多。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

首先,在投资市场,过往许多人选择了将闲散资金投入股市、房市、黄金,但随着牛市转熊,房地产市场国家强势打压,黄金一路疯长让人感觉高不可攀,投资者又引来一片迷惘。传统保值增值工具已经出现高风险、形势不明朗态势,保值增值却又迫在眉睫,许多人开始寻找下一个财富保值洼地。

有人说,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存钱吧,但如今钱袋子严重缩水。其实不管是人民币还是美元,纸币一直是缩水的。不投资行不行?有句俗语说,亿万富翁不投资,30年后吃救济。那我们还能投资什么?

许多财经专家预测,虽然玉石升值幅度已经很大,但由于其资源稀缺、产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加之中国几千年玉文化的深远影响,玉石翡翠必将成为通胀时代新的保值利器。

另外一点就是人们对收藏的一种文化需求。收藏行为,很早以前就已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一种生活方式,吴其贞《书画记》里就曾说:“……雅俗之分在于古玩之有无”。在古代,追求高雅的士夫文人 都很在意收藏,富贵人家以有一半件青铜、古玉的收藏而被誉为“金玉之家”,如果书房中能挂幅倪云林的画,就会显得这家主人很有品味。中国文化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所有一切都是围绕着修身养性出发的。

藏几件心仪的东西,一则自我欣赏愉悦,二则心理上的文化需求,三则家族传承给子孙留点念想,四则保值增值的经济需求。应当说,有一定文化意识的绝大多数国人是有这样收藏的冲动的。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经久不断的文化基因。

收藏大军里的玩玉人

收藏,简单理解就是“玩”。“玩”字由“玉”和“元”组成。玉是大地之精华、有灵性的石头;元者,万物之本,元就是开始、本源。从“玩”中可使人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国语·楚语下》:“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这是关于玩玉的最早记载。

玩玉的历史比之其他“骨董”(古玩)更久远。如何玩玉?难下准确定义,应根据各人喜好不同,以学习态度由浅入深地探求,当是正确途径。玩玉实际就是“玩”玉文化,其内涵广博,不单是品鉴一块美玉而已。俗话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问题关键是“道”。

玩玉者可分两类:一是藏家,以收集名家精品为主,可喻之“高级别雅玩”;二是大众玩玉者,不求高档,只图个佩玉吉祥。两者都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陶冶情操,丰富精神。收藏活动首先是收藏知识,增添乐趣。

藏玉、玩玉者多了,玉器需求量也随之剧增,其价就扶摇直上。以前以公斤论价,而今以克论。二十年间涨幅情况如何?至少为一百倍以上,有些已是千倍!这样两头一夹,涨幅亦在情理之中,有人觉得价格有泡沫,希望能回落,其实绝好的和田籽料几乎没有价格回落的余地!

如今玩玉、赏玉更贴近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市场中经常见到一些老面孔,他们玩玉玩得很“溜”,甚至通过以“玩”来“养”收藏,这不仅仅需灵活的头脑和广泛的人脉关系。更需要玩家们多年积累的对玉的认识与感情,投入虽不算多,但藏品多而精,这就是高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共同爱好的人,因为有了共同的话题,相互之间很容易交流沟通,容易成为朋友。所以有了画友、棋友等等称谓,玩玉亦是同样。

有一次跟一位喜欢玉石的朋友聊天,他说,玩玉石的人群有很多种,玩翡翠的,很多人是以看重价值而去。但玩和田玉的人群却更看重文化,虽然有时候自己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但每次想来,有如此多爱玉爱玉文化的人同行,心里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欣喜。

在这8000万收藏大军当中,你我可能都是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但正是这沧海一粟却让文化得以延续。玩玉的人到底有多少,谁也不会清楚,但玉文化却深入到传统文化当中,人人尽知。玩玉的道路上,我们永远不缺少知己,玩玉的道路上,藏玉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