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章的故事,要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那时候的印章,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的制作材质有 玉石、青铜、金、银、石头等。玉石是其中除青铜之外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印材,始自东周而盛于汉,魏晋时代结束全盛,隋唐以后随尚古之风再次流行。几千年来,历史在跌宕起伏中续写,朝代在风雨变幻中更换,唯一不变的,是那枚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玉印。

玉印被赋予的不仅是权力,那篆刻的文字章法、形态,承载的都是当时的文化,那一方方留有印章的文件,述说的都是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32年,在全民族团结抗战时期,也诞生了一枚玉印。它见证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金融发展。

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成立,毛泽民担任国家银行行长。为行使国家银行职权,毛泽民在邓子恢的帮助下,从财政部物资仓库中找到一件方形玉器,请人雕琢了一枚高 6.3厘米,宽2. 4厘米的方形玉印,这枚玉印的印钮上雕有一尊腾云驾雾的佛者,佛像慈眉善目、形态谦恭,而雕刻的“国家银行”四个大字,象征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金融将初步形成。

苏维埃国家银行成立后,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暂行章程》,对国家银行国库资本、业务、组织、决算以及纯利分配等做出规定,并在最后落款处第一次盖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印章。从此,这枚小小的印章就一直作为最高金融管理机构的职权工具, 在中央苏区各省县建立银行机构、统一货币,统一财政收支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决定战略大转移。不久苏区沦陷,这枚印章遗失在了云石山。后来,云石山村名梁仕伦拾到它并珍藏了起来。1953年,梁仕伦把珍藏多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玉印捐赠给了瑞金革命纪念馆,也成为了纪念馆的一级文物。

这枚被妥善保存的玉印也上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国宝档案”栏目,提醒人们流淌在血脉里的红色文化。闲暇之余,也许你该去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静距离接触这枚玉印,听它诉说那年那月的走过的抗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