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到千年之前,无论是谦谦君子还是窈窕淑女,多配玉,也许不为它的价值,不为它的成色,不为它精心雕刻的花纹,只因它低调又内敛,跨越性别、年龄、场合的限制金,多用于婚嫁,以显隆重;银,女儿家欢喜;珍珠,最适衬托岁月沉淀后的美;宝石,有锋芒毕露的璀璨;论不出孰好孰坏。
但总多了一分特别,贴身佩戴的那块玉往往是上辈传下来的,自出生就陪着自己,意义远大于一眼看中的好看首饰,所以古装剧中,定情信物总是一块玉佩。
到了今天人们胸口戴的可能不再是一块玉,更可能是一部手机。选择多了起来,人们很少再数年戴着同一副首饰,而是根据衣着、心情或是时尚潮流挑选配饰。
沧海桑田,玉的光泽比不上钻石的光芒,仿佛映射着一段文明的褪色。还好还有那些爱着玉的人,不舍得让它的美就这样淡去,而是用新的灵感设计它,让它从东方美学的代表,走向世界审美。
放眼未来都说人养玉,玉养人。玉与人的互相鞭策应该能被称作一种哲理。很多人都对那一句“懂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感同身受,可能因为那些道理已经被讲过太多遍,耳熟能详到已经不再有人去怀疑它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