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玉器精美绝伦,展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高超工艺。玉器设计独特,纹饰细腻,融合不同文化精髓。玉铲、玉圭等器型均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于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该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并因此得名。

经过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龙山文化的年代确定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约4000年。

今天我们欣赏以下龙山文化出土的玉石器。

image

这件墨黑色的玉器,尺寸精确至长21.8厘米、宽5.5厘米、厚0.9厘米,其局部点缀着洁白的沁色。

其形状扁平且修长,呈现出窄长的梯形轮廓,刃部微微外扩,一端巧妙地雕琢成喇叭形孔。

两面均精心刻画了剔地阳纹的横弦纹与回纹装饰带,其间巧妙地融入了变形的涡纹与神秘的神面纹。

两面所呈现的纹饰虽略有差异,但其中一面在弦纹之上还增添了一处抽象变形的神面纹,使得整体设计更为独特。

此玉器的雕刻工艺与纹饰设计皆展现了极高的精致与细腻,其风格融合了龙山文化与石家河文化的精髓。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弦纹内部所刻饰的装饰带,很可能是后来添加的,为这件古玉增添了一抹时光的痕迹。

image

这件玉三孔铲,其尺寸精准,长达27厘米,宽至16厘米,厚度仅为0.8厘米,尽显匠心独运。

它源自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瑰宝,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艺术。

铲形呈梯形,选用了青黄色的优质玉料,玉面上分布着深沉的赭色斑,为其增添了几分古朴与神秘。

其形态为片状,宽端锐利的刃部经过精心磨制,从两侧都展现出锋利的边缘。

窄端中央巧妙开设一孔,两侧又各有一小孔,设计独特,别具一格。

铲面光滑如镜,线条流畅,造型规整,边线笔直,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严谨态度。

据山东大学刘敦愿教授所述,此铲曾在20世纪30年代由山东省日照县两城镇的中医刘述祊先生发现,与另外四件玉器同出一坑,并于1957年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件玉铲不仅工艺精湛,而且未经使用痕迹,因此被认定为龙山文化时期的玉礼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image

这件玉兽面纹圭,源自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其尺寸精确至长20.8厘米,宽6厘米,厚1厘米。

玉质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转变为柔和的牙黄色,其间还夹杂着褐色的斑点,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它的形状呈长条形,一端稍宽,并带有锋利的刃部,另一端则巧妙地钻出了两个小孔,体现了古人的精湛工艺。

令人赞叹的是,这件玉器两面都刻画着兽面纹饰,虽然两面图案不同,但都展现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美感,显然是由手工精心刻画而成。

尽管它的纹饰风格与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的玉器有着相似之处,但具体细节上的差异使得它显得尤为独特和珍贵,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探索的空间。

image

玉圭,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高16.1厘米,宽3.5厘米,厚1.25厘米。

image

此玉圭高28厘米,宽6.4厘米,厚1.1厘米,源自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

其色泽呈现出温暖的黄色,形态为长方片状,一侧及下端斜收,形成锐利的刃部,而另一侧则巧妙地装饰着两个单向穿孔,展现出古朴而精致的风格。

玉圭的一面,阴刻着精美的篆书五言御制诗,诗句为:“琰圭有銳鋒,不知認刀斧。斯器長九寸,製正合乎古。溫潤而廉剛,喻因除慝取。

那辨幾千年,嗟出誰家土。”诗末署有“乾隆辛亥御題”字样,并刻有“八徴耄念”篆书印章,彰显出其皇家御用的尊贵身份。

另一面则琢剔地阳文篆书:“古稀天子之宝”、“太上皇帝”等字样,并阴刻着“八徴耄念之宝”的印记,字体雄浑有力,彰显出玉圭的非凡价值与深厚的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