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高峰,玉器制作也达到了玉器史上最后的辉煌时期。清代玉器,总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清初,包括顺治、康熙、雍正三朝。这一时期玉器较少,大多沿用明朝工匠艺人或使用明朝遗留下来的玉器。

第二个阶段是清中期,包括清乾隆、嘉庆两朝。这一时期的玉器生产空前兴盛,超越前代,出现了一些空前绝后的玉器作品。总之,这一时期玉器数量多、品种全、工艺精,无论是在玉器选材,还是工艺纹饰诸方面,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三个阶段是清晚期,包括道光至宣统朝,玉器生产从高峰跌到低谷。这一时期宫廷玉基本停止,而民间治玉良莠不齐。玉器伪作盛行。

青玉罗汉,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朝玉器的品种特色玉摆件和玉佩饰品种丰富。清代玉器的品种和数量很多,以陈设品和佩饰最多,也最为精美。玉摆件有仿青铜器的仿古器皿,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动物造型,还出现了山水、花鸟等浮雕式的玉屏风等新品种。玉佩饰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基本上可以分为头饰、首饰、佩饰、服饰和嵌饰五类。玉头饰有玉笄、玉箍等;首饰有玉镯、玉手串、玉扳指等;玉服饰有玉带钩、玉带环扣、玉纽扣、玉朝珠、玉帽牌、玉勒、玉销、玉牌、玉坠等;玉嵌饰有人物纹嵌饰、花鸟纹嵌饰、动物纹嵌饰、吉祥纹嵌饰等。

清代玉器桐荫仕女玉山,清乾隆,现藏于故宫博物

重视礼仪玉器。正如明朝尊崇古制、重视皇权一样,清朝也极重礼仪玉器。其中规格较高的礼仪玉器有玉宝玺、玉磬、玉册、嵌玉宝座、玉如意、玉璧、玉圭等。

青玉凤蝠如意,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配饰盛行。清代玉配饰的尺寸较明代的玉配饰更大,造型一般呈椭圆状或方形,图案琢磨细致规整,数量最丰富的,注重图案的寓意。

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清,现藏于故

玉器皿。玉质器皿是历代玉器中品种最多、几乎包括生活的各方面,特别是宫廷中,玉器皿更是出现在皇家生活的各个角落。玉器皿包括日常生活用具、文房用具,还包括宗教庙堂用玉器。

青玉御题大碗,清乾隆,现藏于故宫博物

清朝玉器的玉料特色玉料颜色丰富。此时期的玉器五色皆有,其中主要的是白、青、碧3种。另外,在历史上很少开采和发现的黄玉、墨玉,此时亦间作贵重玉器之料。山料水料并用。昆仑山玉料开采以来,很少开采山料,因为山料玉石品质不如水料仔玉。随着治玉技艺的进步,清朝的治玉工匠往往具有独到的设计能力,即使是玉质不佳的山料玉,也可以制出上好的玉制品,而且比之水料玉器的精美,山料更别有一番风味。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时期制作的“秋山行旅图”玉山子,重达数千克,气势磅礴,意象开阔,堪称玉器中的精粹。仔玉的使用也比任何朝代都多,现在保存下来的清代的小件玉佩中,大多是由这种上好的籽玉料琢制而成的。

清代玉器秋山行旅图玉山,清乾隆,现藏于故宫博

清朝玉器的治玉工艺特色清代玉器制作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特色,集各种传统工艺及历代艺术风格之大成,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在器物的空地平面上,明显地表现出拋光比任何时期的玉器都更细,显得莹润、平滑。这种精细有余的磨拋效果,被称为“乾隆工”。镂雕技术精湛,出现了许多大型镂雕玉器及巧妙精细的镂雕作品。大型玉器制作是治玉水平高的标志,因为制作一件大型玉器,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工和时间。整个清朝所造大型玉器仅10件,然而却是历史上制作大型玉器最多、制作玉器最大的朝代,其中最大的玉器重达数万克。

碧玉罗汉图山子,清乾隆,现藏于故宫博

清朝玉器的纹饰特色重视历史典故。乾隆帝提倡将历史典故作为玉器的题材,例如大禹治水、会昌九老、竹林七贤、竹溪六逸、携琴访友等,以此来标榜自己法先王,团结拉拢当时的文人志士。

青玉携琴访友山子,清乾隆,现藏于故宫

纹饰多寓意喜庆吉祥。反映现实生活画面,如渔家乐、男耕女织、于阗采玉和喜庆童子等内容的题材。还有新出现及常见的纹饰如佛手、蝴蝶、鸭、鹌鹑等。

青玉涉水戏童渔翁,清,现藏于故宫博物

玉器多带有御制诗和铭文款。清中期的玉器有许多琢刻有年号,一般刻在玉器底部。这种刻年号的做法在治玉史中十分特殊。刻年号一般用阴刻,采用楷书、隶书或篆书字体。另外乾隆皇帝酷爱写诗,常以玉器为内容题诗作对,并命玉工琢刻在玉器上。

                                                   青玉御题蚕纹璧,清乾隆,现藏于故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