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约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器之一。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玦 [jué],惊艳了整个中国考古界,对玉文化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image

內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出土 玉玦

所以,虽然玉玦小小一块,但不可忽视它蕴含着持久、丰富的文化生命力。

一、玉玦 VS 玉环 VS 玉瑗 VS 玉璧

你能快速地从下图中找出玉玦吗?

image

第 4 图

答对了么?

环形有缺口的玉器,就是玉玦。 《白虎通》说:“玦,环之不周也。”《广雅》:“玦如环,缺而不连。” 其他三个外圆内圆形状的玉器,分别是玉璧、玉环、玉瑗。那又该如何区分呢? 想必为此头疼的不只你一个,所以《尔雅释器》中专门记载了玉璧、玉瑗和玉环的区分方法:“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肉、好,是边宽和中心孔径的专业叫法,可以这样理解:

玉璧:中心孔径小于边宽的圆玉

玉瑗:中心孔径大于边宽的圆玉

玉环:中心孔径等于边宽的圆玉

若是三者放在一起,就更好比较了。

孔径:玉璧<玉环<玉瑗

玉璧—白玉龙凤纹璧 神玉艺术馆藏↓↓↓

image

玉环 战国早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image

玉瑗—玉扭丝纹瑗 战国 清宫旧藏↓↓↓

image

不过,从出土实物来看,圆玉的孔径制作并没有文献记载的那样规整。并且,以上的识别方法适用于圆形孔状玉器,对于特殊造型的璧、瑗、玦,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啦。

比如贵州出土的玉玦,是一种方形玉玦。

image

贵州赫章县可乐遗址出土 战国 玉玦

二、玉玦,既是耳环,也是佩饰

跨越约8000年的历史,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出现大量形状各异的玉玦,能如此经久不衰,一定有其特殊的功用。显然,玉玦博得了大众的喜爱,才能广泛流传。

玉玦,最广泛的用途:一是耳环之说。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杨伯达老先生将“玉玦”定名为“玦形珥饰”,文物鉴定专家古方先生亦称“玉玦”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耳环”。出土的玉玦通常放置在死者的双耳旁,且缺口朝上。

image

三门峡虢国墓地国君夫人墓出土 玉玦

一是佩饰之说。

考古发掘中出现一种特殊的玉玦,考古学家称其猪龙玦,又称兽形玦,形制特殊,形体普遍较大,有的玉玦上有细穿孔。

image

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 玉兽形玦(玉猪龙)

多出土于死者胸前,可以确定它不是耳饰,而是充当佩饰之用。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龙形玉玦上面雕琢有精美的纹饰,玦上都有穿孔,应是作为佩饰,系于身上。

image

山西省曲沃县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的西周时期玉组佩,出土时置于墓主人颈下部,呈“U”字形摆放。同样也应属于佩饰,系于身上。

image

玉组佩 1992年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 两端各为一环,环上放有玦,环下左右各有对称的两组串饰,均以绿松石珠、玉管、玛瑙珠构成。

image

战国 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 包金镶玉玦嵌琉璃银带钩

三、君子能决断,则佩玦

玉玦、玉璧、玉环和玉瑗都标示着各自的意义和作用。《荀子·大略》记载:

“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大意是:招聘雇人用珪、请教高士用璧、召唤使人前来用瑗、拒绝推辞别人用玦、和好恢复关系用环。

可想而知,每一种形制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涵义。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文化内涵和生命力在历史长河中处处彰显。

image

內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 玦形龙

玉玦,在传统意象中还意味着“决断”。《庄子》中说:“儒者授珮玦者,事至而断。”《白虎通》中说:“君子能决断则佩玦。”

一个扣人心弦的著名典故“鸿门宴”中,亚父兼谋士的范增三次举玦,示意项羽当机立断擒杀刘邦以绝后患。范增所持的“玉玦”,也成为了鸿门宴情节发展跌宕起伏的重要道具。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没有下定决断或决绝的项羽,在这场鸿门宴上永远地失去了除掉劲敌刘邦的机会。《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image

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三国时期的士人对玉玦也很是喜爱,给后人留下了关于不少典故:钟繇以旧藏“东汉尚方宝玦”相赠曹丕,为此兴致颇高的曹丕还歌以《玉玦赋》;孟达曾赠玉玦与诸葛亮;审配书予袁谭、吕布信中,皆提及赠“环、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