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玉雕文化

一场秋雨使得乌鲁木齐这几天的早晚气温速降至了个位数,枝叶未黄,秋意已浓,但工作台前没有秋风,只有秋爽,温暖的台灯照耀下,更多了一份宁静,也迎来了一份难得的思考……

(三少构思实拍)

追求工艺进步,保持创作更新,实现自身手艺的新陈代谢,是玉雕人保持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为每一块新原料都是一次新考验,不想让自己落入以往俗套 ,就得时时探寻新思路,从思想方面寻找突破方向;换句话说就是,面对玉雕这门手艺的所思所想便是玉雕人寻找自我突破的重点,因为玉雕作品是人的思想通过各种技法刻画后的外在呈现,生于无形,成于有型,从源头着手,画才有了立意,刻才有了依据,前面三少从视觉、造型、思想文化方面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今天我们再换个角度,从“玉雕文化”来说説;

(三少作品·凤)

三年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玉雕文化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玉雕文化就是指玉石雕刻从业者在玉雕技术不断传承,与更迭变化中,总结收获的劳动成果。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可以是经验、文献、物质、技术,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内容等等。

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传播、可传承,只有传播而未得以传承也只能随时光烟消云散。”——玉雕文化指的是和玉雕相关的一切;如今看来感觉会有一种偏概念化的解读,属于相对直观的理解方式,那个时候三少的写作重点是认识玉雕技术,了解玉雕工具、梳理雕刻技法、分享雕琢过程、辨识雕刻原料、总结学习经验等等,

从基础知识到雕刻技术,再到意识培养,以相对系统的内容带大家认识玉雕文化;

(三少作品·知足者富-正反)

后来,随玉雕创作经验的积累,对玉雕这门手艺认识的深入,让自己的作品有文化内容可品,成为了主要努力方向,并逐渐形成了三少明确的创作理念——基于传统文化做玉雕,使得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玉雕作品再呈现,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这个阶段的写作围绕设计构思、创作立意、传统文化品读展开,希望一件玉雕作品不仅仅是给观者视觉美,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美,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有《尚文》、《潜龙》、《左右》、《知足者富》等,立足传统文化,再做玉石雕刻,此时,玉雕文化可以简单理解为“文化玉雕”;

(三少作品·庭前屋后-侧)

现在,三少对玉雕文化的理解又有了新的变化,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玉雕技术呈现文化,这样自己的创作思路也随之开阔起来,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创作对象,只要其具有文化艺术性,符合自己的创作理念,皆可拿来使用,梧桐引凤、《饵》、《庭前屋后》便是代表性作品;玉雕文化、文化玉雕、玉雕呈现文化,同一个词汇,不同的理解,三年时间,三句话,简单的概括,喜悦的收获,有时觉得琢玉如解牛斫轮,惟手熟尔,但有时又觉若无心得领会,熟亦难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