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有个说法“人养玉十年,玉养人一生”。说玉器是很有灵性的石头,能够与主人产生情感和身体机理上的共鸣。历朝历代受到这种思想认知的影响,人对玉器的痴迷程度趋之若鹜,人人都视玉器为珍宝,将玉石雕琢成器具、印章、或是作为镶嵌用的配饰。所以,李白《行路难三》中写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说的是金樽清酒尚可以明码标价,玉盘盛的美食乃是无价之物。

image

玉的真正定义

有关玉的定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玉,石之美者”,通俗地说玉就是一块精美的石头而已。由物及人,古人将玉的品质附会到人身上,便有《国风·秦风·小戎》说的“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以此来形容谦谦君子,应当温润如玉。

古人的所说的玉,与今人对玉的概念相比范围更大。古人认为,只要是质地坚硬,品质鲜亮,通体透明,敲击起来能够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即可称之为“玉”,甚至行走在河边捡到一块比较通透的鹅卵石都能作为玉石。由于时代的变迁,人对玉的要求提出更高的标准,必须将其分为白、青、黄、碧四类才肯罢休。

image

这样的做法略微有些违背古人对玉的原始认知。古人之所以发明玉,更多的是注重玉本身所具备的品质,以其石之精美者,来比喻人之精美者,由此将人中君子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由于千百年来形成的封建道德价值观,将玉与君子捆绑为一体,衍生出一种“君子必佩玉”的说法。所以,儒家经典《礼记·聘礼》将玉的品质提高进行具象化处理,赋予玉是一种美德,即: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

image

人与玉的互养,道德是源泉

说到这,所谓“人养玉十年,玉养人一生”的脉络应该初见端倪,人养玉和玉养人是相对而言,两者之间是一种精神上的互养关系。因为古人赋予玉至高无上的道德标签,使得玉集所有美德于一身,成为天地之间最完美的代表。人见到玉时,头脑中应该首先想到玉本身的道德品质,由玉及人,提醒自己应该向以“玉”为师,学习玉的品德,由此人与玉之间形成一种“道德”上的互养。

有的人说,玉可以替人挡祸消灾,实际上是一种无知说法。所谓的挡祸消灾,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修养。俗话说,人贤灾祸少。一个人若是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以“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姿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内在修为,修身修心修口,久而久之,生活中的天灾人祸自然而然会减少。

image

养玉的3种方法

古人养玉无外乎有3种方法,行话叫做“盘玉”。既然玉是一种珍贵的石头,盘玉养玉的方法自然有所讲究。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盘玉也是雕琢玉器的一种方式。虽然盘玉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雕刻要简单许多,但仍然存在因为盘法不对,造成毁玉的后果。盘玉的3种方法,分别是“文盘、武盘、意盘”。

image

文盘,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养玉方式,风险相对较小,最为普及。仅仅需要一根吊绳或是布袋,要不将玉系住挂在颈部,要不将其放入布袋拴在腰间。让玉能够与人体亲密的接触,通过人体的温度和体液促使玉器能够更加富有润泽感。当然这样的养玉方式,见效非常慢,别说一年半载,没有二三十年肉眼很难分别出效果,这种方式养出的玉往往具备家传的特性,需要数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image

武盘的养玉方式,现在越来越受到欢迎。是用人为的力量直接干预提高盘玉的速度。一般都是时间充沛的老玩主,每年拿出大量的时间,戴着手套用绸布不停地摩擦打磨。由于武盘的方式相对野蛮,绸布与玉摩擦的同时,玉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玉石受热变熟。热胀冷缩,玉石里的杂质会逐渐地向外游动,从而使得玉石看起来质地更纯,颜色更鲜亮。武盘养玉的代价最大,由于频繁地触碰把玩玉石,一旦稍有不慎,玉石失手落地,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

image

意盘的养玉方式有些玄而又玄。这种一般都是世外高人采取的方式,找一处僻静的地方,将玉石握于手中,一边把玩,一边心里想着玉石的品德。传闻,此法可以从玉中吸取美德,以此来涵养主人的心境。

如何正确看待玉石

今天社会对待玉石的态度早已悖离古人。古人养玉志在养德,今人养玉目的是名利。古人希望通过玉的精美,来提升自己的修养达到至净至纯的境界。令古人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苦心造诣的愿望,却成为后人“玩物丧志”的方式。

image

因此,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能够正视“人养玉与玉养人”的背后原理是一个“德”字,而不是盛传的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