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远     (文) 

李彦浩先生是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兼画家,与他相识也就是六年前的事吧。先生谦虚低调又极为豪爽。对人生和艺术的见解极为淡泊,崇尚简单自然的生活,反对为各种浮名功利所诱惑,并能将这种心境完全注入到自己的艺术生命中去。我经常听他讲的是:“务那些虚有何意义?!”

令人在羞愧之余,也从李先生的玉雕作品中窥伺到,这种清凉的心态正绵绵发力滋养着他的艺术,那甘醇如酒的内心世界和清风般的艺术风格,正一点点在酿成他玉雕艺术的纯粹。

李先生讲话不打官腔,对人真诚不设防,但却极有原则。交朋友的态度与做艺术的态度也如出一辙。与李先生对饮,观其酒后性情坦然,热情而不失分寸,言笑如沐春风。李先生素来教书育人,琴棋书画无所不好,犹精国画、音乐、书法、治印。酒后,犹爱操笛吹奏一曲,清音激越,荡气回肠。我也曾趁酒兴冒昧提出要跟他学一点音乐,他便放声大笑:“我只能教小学生呀。”我也大笑,我又何尝不知自己五音不全是个无解的难题呐!但李先生却又很认真地解释:“我真的教不了,这音乐只有七个音符,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啊。我只站在冰山一角上。”

有时,我就在想,李先生的玉雕艺术或许更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他站在音乐的冰山一角上,站在国画的冰山一角上,站在书法的冰上一角上,站在治印的冰山一角上,却成功地综合了以上各门艺术的长处注进玉雕艺术中来。我在他的锦灰堆作品中听到了高下相形的音乐,我在他的墨玉山水中读出了洗练无比的五代、宋元风范,我在他的题款中品出了独立寒秋的雅士风骨,我在他的构图中窥到了流美千载的散点透视传承。

渊有珠则润,山有仙则名。虽然经常私下切磋,但李先生的工作室至今我未尝叩门。身边能有这样的朋友,最好有王献之的“雪夜访友不遇”之意,方可恰到妙处吧。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相伴年年,淡泊了一池寒烟!”

南阳玉雕艺术界,幸有斯人,艺如明月,心若清风,超然世外。朗朗日月下,有与我们同行的,可以返照到我们一身浮华的李先生,这便很好。

完稿于20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