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中国先民打开玉的世界,开启玉的启蒙?今日之人,面对上古的遗存,虽窥不得历史全貌,但“不明觉厉”。玉的童年古老、神秘、幽暗,但能感受到先民对其的爱和信仰。
新石器时代 凌家滩文化 含山玉龟 玉版
故宫博物院藏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玉礼天地四方,事无上神明。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于古人究为何用?是辟除邪祟?是祈保平安?是通灵永生?还是仅为财富的表征。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神徽纹玉琮
浙江省博物馆藏
周 青玉璧(屏)
故宫博物院藏
西周 黄玉圭
故宫博物院藏
西周 玉琰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春秋虎形玉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玉兽面纹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诗经·国风·秦风·小戎》中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从此玉成了君子的化身,开始了“人格化”。从神坛走下人间,成为世俗可取可用的“美石”。并且不但在人间使用,还要带往神国,玉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终归于“德”。
西周 六璜联珠组佩
山西博物馆藏
历史在前进,文明在发展,财富在积累,玉制成器,成为内心情绪的抒发,对美好祈愿的具象表达。世俗理念在玉的发展中渐渐展现更大的空间。以玉作成的执物、饰物、礼物越来越多,追求吉祥,表现寓意,如连年有余,马上封侯等等,把生活的点滴都融入其中,成为百姓的乐趣。
明代 黑白玉巧雕马上封侯
观复博物馆藏
汇藏以观,玉为祥瑞
观复博物馆藏玉器颇丰,曾专设《玉之器》特展以飨众好,并有图书出版,在常设展览中也错列展示不少玉器文物,观者亲临观看藏品之后,在为美玉叹为观止的同时也屡屡表达想拥有一枚新制玉器的愿求。经多年审慎,现终有一生如意系列,玉禄琳琅系列文创问世。
观复博物馆玉之器特展海报
一生如意系列
此系列为结合“玉”、“龙”、“守护”等传统元素,撷取观复博物馆藏“清康熙矾红鱼化龙纹笔筒”、“清代铜鎏金普贤菩萨”、“清乾隆太上皇帝御赐养老银牌”为创意基础,精作而成观复一生如意金鳞通天玉牌。
龙
清康熙 矾红鱼化龙纹笔筒
观复博物馆藏
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
——李长卿《松霞馆赘言》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唐代 李峤《龙》
龙,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中华文明最具想象力和象征性的符号,在各领域扮演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
龙在产生之初就因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和功用被统治者垄断,龙的形象从元代开始延续至明清两代几乎成为皇家的代名词。
其后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纳入艺术的轨道,逐渐普世为芸芸所知用。至此,龙才能真正获得普罗大众的喜爱,在传续其精神力量的同时还能延续文化的生命活力。
守护
在传统文化的佛家信仰中,佛和菩萨渐有保佑和守护涵义。千年以来人们虔诚礼信布散福善,祈愿有情众生逢凶化吉,事业顺利,健康平安,家和如意。
普贤菩萨,曾译名遍吉,世称十大愿王,是传统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普世信仰中可以遍身十方世界,能广赞无尽功德,修无上供养,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观复博物馆藏一尊清代铜鎏金普贤菩萨,此尊普贤菩萨头戴五叶宝冠,高发髻,发绺搭肩。袒上身,披帛带,耳珰、璎珞、手镯、臂钏等助饰菩萨庄严。左手结与愿印右手结说法印,左右手各牵一茎莲花,齐肩绽放。
清代 铜鎏金普贤菩萨
观复博物馆藏
花蕊上分别奉置经书和法轮,是为普贤菩萨的标识之一。菩萨双足呈自在姿侧坐于宝座之上的白象背上,眼目明亮,眼神慈悲温柔。整体繁复工整,殊胜庄严,是十分难得的艺术珍品。
顺风顺水 一生如意
清乾隆 太上皇帝御赐养老银牌
观复博物馆藏
百里山川积素妍,古稀白发会琼筵。
还须尚齿勿尊爵,且向长眉拜瑞年。
莫讶君臣同健壮,愿偕亿兆共昌延。
万机惟我无休暇,七十衰龄未歇肩。
——清康熙皇帝御制诗《千叟宴》
观复博物馆所藏【太上皇帝御赐养老】银牌,背刻“丙辰年,皇极殿千叟宴,重十两”,是乾隆皇帝当年千叟宴的证物。千叟宴中,与宴长者每人按年龄不同发放饰以如意云头的养老银牌一枚,以嘉赏其一生成就。银牌分量不等,以十两为多。此类银牌当年抵真金白银使用,经风历雨之后,大多被熔炼,故存世稀罕,文物价值不言而喻。文物无言,历史渐远,只有文化生生不息,世代续延。
文明进程当中,既追求物质的安逸,也追求精神的抚慰,这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哲学和乐趣。融合以上诸多元素精制而成的观复一生如意金鳞通天玉牌就是物质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应时代之运而生,入明者之眼而藏。在细微之处用心琢磨,以求于世卓然。借古人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玉禄琳琅系列
【龙凤福寿】玉珮
清代 玉雕“福”字佩
观复博物馆藏
玉文化在世界寰宇中几乎是我们独有的文化,一路发展,脚印清晰,如同从童年长成壮年,清代来自新疆的玉路通达,使玉真正走向了普罗大众,尤其乾隆时期,无论在质量上、工艺上都达到了玉史上一座高峰。
民间治玉同样发达,苏州、江宁、扬州、杭州均设有玉作坊,“乾隆工”、“苏州工”名满天下,影响至今,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对玉倍加推崇与喜爱。馆藏清代白玉“福”字佩,即为当时遗珍。
观复玉禄琳琅【龙凤福寿】玉佩,据馆藏清代白玉“福”字佩摹古而制。集圆雕、浮雕和镂空雕三种工艺技法融为一体,匠心独运,以寿桃、桃枝、桃叶、螭龙、翔凤吉祥纹饰组成“福”字,结构稳定,设计巧妙,题材世俗大雅,体现了世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福”在甲骨文里是双手捧酒壶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意为祈愿神明护佑,诸事顺遂。《礼记》有“福者,百顺之名也。”现在“福”字由“衣”、“一”、“口”、“田”组成,可以理解为“一口田,衣禄全”,在古人看来,有衣有田,能吃饱就是福气。
凤箓麟文,福寿相依,观复玉禄琳琅【龙凤福寿】玉佩的核心即是一个“福”字。玉佩上浮雕双桃象征长寿,左侧“衣”结合了凤纹的意象。右侧“一口田”则结合了龙的意象。
龙凤相合是神性的互补和对应,象征吉利喜庆的征兆;双桃与龙凤一同构成“福”字,表达丰衣足食,富贵兴盛,和谐美满生活的愿望。愿此佩成为“瑶环瑜珥”之人通古达今的纽带,与古珍存敬慕,与今典藏美好。
【出门见财】玉佩
清中期 白玉“出门见财”佩
观复博物馆藏
观复玉禄琳琅【出门见财】玉佩,据馆藏清中期白玉【出门见财】佩摹古而制,造型为“日日见才”四字叠加,结构均匀,设计巧妙,题材亲和大众,体现了世人对富余生活的向往。
观复玉禄琳琅【出门见财】佩为“日、日、见、才”四字组为一个合体字,相传此字由唐伯虎于明代正德元年间所创,最初为勉励自己日日都要增加一点学识而设计。
“才”与“财”同音,后来被人们延伸为“日日见财”或“日日有见财”、“日日有财见”,多了一层财运通达的寓意。
“才”与“财”在人生中同样重要,读书求贤者见“才”,生意求富贵者见“财”。
玉文化于中国而言,从生发开始,中无断绝,脉络清晰,赓续至今。在历史中遗留的文物,是历史、是文化、是血脉,一代代、一年年,随时光勾画出一幅关于玉永不终结的图卷。今时之器同样还会对后世之人带来不可确知的文明感受。可见,今人在制物、制器、制玉之时,也承载着莫名的责任,让后人能循着玉的脉络感知、感受、感动。
《易经·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魏晋嵇康的《琴赋》里说:“思假物以托心”。
老子《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谁之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是宏观哲学的世界观,玉器以形式美感,让人们感到精神愉悦和文化涵养,将造物的追求,赋予哲学思考,在“形”和“心”之间的“器”变成了“道”之载体,即是为“器以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