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在苏富比香港的拍卖现场上,一件在拍卖史上最贵重的、也是自然界极为罕见的极品翡翠作品重现江湖。8个电话买家和现场的买家为它展开了激烈竞争,从收藏价值角度而言,这是一条绝对保值、并能疯狂升值的项链。

项链由27颗“老坑”翡翠珠组成,相配绝伦,郁绿柔亮,直径由19.20毫米至15.40毫米不等,颗颗硕大,份量无与伦比,洋溢皇者气派,实为世间罕见之珍品。

经历了无数次的辗转流离,这条价值连城的翡翠项链终于找到了她的真正归宿。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条翡翠项链的来历。

1、清王朝没落后开始流浪

清王朝结束于1912年,大量宫廷珠宝外流。这条翡翠项链上的珠子之所以被认为是皇族之物,是因为它们一个个都罕见的硕大,27颗翡翠珠子里直径最少的是15.40 毫米,最大的一颗达到19.20 毫米。

1933年,法国珠宝商卡地亚接到了芭芭拉·赫顿父亲的邀请,为珠串设计搭扣。

碧绿通透的翡翠项链搭配着一个红宝石搭扣,采用了中国文化中常见的红绿撞色,方形切割的红宝石与长方形切割的钻石对称排列与黄金镶嵌而成,这是很鲜明的卡地亚设计风格。相较于当时再造“法国视角”的中国艺术风潮,卡地亚更着力表现中国文化内在本真的美。

2、芭芭拉·赫顿的结婚礼物

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1933年的美国纽约,那是一次非常温馨的亮相,当年世界第一富有的传奇名媛芭芭拉·赫顿(BarbaraHutton,1912–1979)结婚,它成为父亲送给女儿的结婚礼物。

19世纪30年代正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所描绘的世界,人们从一战的伤痛中逐渐恢复过来,快乐活泼的年轻文化逐渐成为主流。

从老照片里可以看到,时年22岁、身材娇小的芭芭拉·赫顿就是戴着这条翡翠项链、剪了流行的短发、穿着至今看来依然时髦有型的裙子,和先生格鲁吉亚Alexis Mdivani王子一起去纽约的大都会剧院看戏。

3、Mdivan家族珍藏逾50年

芭芭拉·赫顿的第一次婚姻并不完美,仅维持了三年。由于婚姻触礁,芭芭拉经常神不守舍。一次竟将此美丽而稀有的翡翠珠链大方地赠送给她儿时的好友路易莎(Losuise Van Ailen) 。路易莎嫁入了Mdivan皇族,因此才让此项链在Mdivani家族珍藏逾50年。

4、1989年首次拍卖

当年此项链以200万美元(约1,560万港元)天价成交,轰动一时,成为全球最高拍卖成交价的翡翠首饰。

5、1994年再次拍卖

6年后,也就是1994年,这条项链再度出现在拍卖场上,成交价飙升至420万美元(约3300万港元),升价逾一倍,亦再次把翡翠首饰的成交价推至另一高峰。此后,这条项链又被“雪藏”20年。

6、找到真正的归宿

直至2014年苏富比拍卖,这条翡翠项链最终以2.14亿元港币(约2744万美元)成交,刷新了翡翠首饰的世界拍卖纪录。同时,汇集了天地灵气的它也结束了辗转流离的生活,有了真正的归宿 —— 给它一个家的买家正是当年为它配置红宝石搭扣的卡地亚。这条翡翠项链同时也创下了卡地亚首饰的世界拍卖纪录。

从翡翠流浪记看“传承”

时至今日,这条项链仍然被誉为拍卖史上最贵重的翡翠饰品。

它的完美与精致、它的传奇、它的时代感终于受到了真正的重视与欣赏,并不必再成为换取金钱的物件。它的美丽不再是某个家族的私有,而是世人都可亲近的美。它的价值见证了它的传奇人生,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件翡翠饰品的传承魅力。

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翡翠不仅是情感的传递员,也是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