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和田玉以外,参玉自幼还是个集邮迷,估计在生活中大家也与我一样,可能还喜欢字画、瓷器、家具等等收藏门类。而且随着对某一品种的深入钻研,逐渐会发现大道相通,门类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例如这邮票,就有与和田玉异曲同工之处。

首先我要承认如今集邮已然严重没落的事实,分析其表面原因可能是由于邮票的印量过大,收藏者今天可选的方向又日益丰富,人员大量流失,同时印刷防伪技术难以保障,这才导致了昔日的金凤凰如今风光不再。

image

假使深挖其中的根源,还是时代抛弃了邮票。黑便士、大龙票、头版猴,当年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个收藏神话,底层逻辑上当然是沾了民众物质匮乏,对现代印刷术存在的崇敬之情。时至今日,别说是其载体“信件”早已销声匿迹,就连淘汰它们的电子邮件也在渐渐的离我们远去了。

image

书归正传,我还是先说说自己小时候是如何集邮的吧!彼时我们获得邮票的途径一般有三种,其一是通过正规渠道办理集邮证,到了规定的发行日期再去当地的邮票公司换购邮票。但这一则需要充沛的财力,另外还得有一定的社会关系,要不然你根本就搞不到集邮证这种紧销商品。

image

其二就是在邮票市场上像个体商贩去买,或者与其它人交换,互通有无。因为市场混乱,邮票的品相不一,又存在着残票修复翻新的可能,与今天的和田玉造假相似,在邮票买卖中要格外小心。

最适合我们这些穷学生,也是最富乐趣获得方式还是在各单位传达室的窗户与信箱里淘换信件上的邮票,私拆他人信件那是万万不敢的,我们往往是堆出笑脸向收件的叔叔阿姨讨要,带着信封剪下邮票来。

image

拿回家再用暖壶口的蒸汽将粘贴的胶水软化、揭除,然后反贴在玻璃板上晾干压平。因为邮票发行少则四五枚一套,多则像四大名著邮票那样延绵数载,十几套为一个系列,极难拼凑积攒齐全,如此才用了这个“集”字,也显得分外的贴切。

image

集邮的另一追求便是新奇稀少,构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即可能是当年发行量的稀少,也可能是流传的久远,又或者是错版的回收,比如著名的《祖国山河一片红》就是一例。

image

与集邮相似,细心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较为初级的和田玉爱好者同样会有收集各种特色玉石小众品种的恶趣味,而且他们往往以入手稀有的品类为乐,却并不对之加以深入研究,常此以往则终落于旁门左道。

image

也有许多人收藏和田玉仍然保持着强烈的猎奇心理,见别人都专注于新疆的白玉、青白玉制成的“一口气”挂件与手把件,自己偏要不走寻常路的搜罗畸形戈壁料琢刻的“四不像”,大有“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之势。

image

其实方家们对各种特色和田玉并不那么执迷,人家仅是有机缘的话偶尔入手一两件,用以参照比对而已。上手沙枣青是为了体会它的高脂份感,买鸭蛋青是为了观察它几不可见的特殊结构,购入河磨玉则是为了切身体会它的油润性,诸如此类。

image

这就好比人们每到一处都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一样,仅是借此领略与众不同的人文情怀而已,因为真正养人又长吃不厌的,始终还是自己的家常便饭,而这在和田玉之中就是用和田子玉制成圭、璧、琮、璜、观音、佛像、瑞兽、器皿这些“寻常之物”。

image

集邮要求全责备,以新奇独特为乐,和田玉收藏当然也可以广种薄收,至少应该拿各产地最具特色的矿物标本回来研究比对,才能明确新疆子玉的鉴定特征。但它们的价值也仅仅如此而已,我们的主线依然还是亘古不变的玉龙喀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