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宋代金镶白玉镂雕双鹿纹带板

在各大博物馆,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零散古代玉饰,这些玉饰呈扁平状的方形或圆形,它们大小类似、玉质精良。其纹饰或浮雕、或镂雕,有些还镶金嵌宝、美轮美奂,常常令观者叹为观止。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经常被笼统标注为“玉饰”的奇怪古玉,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

其实,这是一种唐宋元明时期的高等级玉饰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玉带板。

image

上海博物馆藏元代白玉龙纹带板

玉带板,又称玉带跨,是镶缀在腰带上的玉制装饰物,是古代用以彰显官阶爵位的身份标志。

最早的玉带板出现在北周时期,陕西咸阳北周若干云墓出土的白玉九銙八环蹀躞带,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玉带板。

此后,玉带板一直沿用至明代。到了清代,由于服制的改变,玉带制度废除。

image

北周若干云墓出土白玉九銙八环蹀躞带

据考古研究显示,玉带板出土时多镶缀在革带之上,一般由十几至二十几块数量不等的扁平玉板组成,这种镶缀着玉带板的革带被称为“玉带”或“大带”。

玉带板呈扁平状,一面琢有纹饰,一面琢有穿系孔。其形制有方形、长方形、桃形、半月形、圭形等等。

image

元代胡人戏狮纹玉带板

唐初,高祖李渊颁布《武德律》,将官服皮质革带定为制式,并规定用不同材质配饰镶缀于革带上,以此区别官阶高低。

《新唐书》记载:“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

《唐实录》也有记载:“高祖始定腰带之制。自天子以至诸侯、公卿将相二品以上许用玉带。天子二十四銙,诸王将相许用十三銙而加两尾焉”

由此可见,唐代腰带制度非常严格,只有二、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才有资格使用玉带。

image

唐太宗李世民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唐代玉带板展现出玉质精良、工艺精湛的时代风貌,是唐代社会文化和艺术成就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唐代玉带板多为方形,多采用压地隐起的雕琢工艺,还常见镶以金边,或以玉为缘,内嵌珍珠及宝石的工艺形式。

1991年,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唐代窦皦墓,就曾出土过一条“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

image

唐代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

image

唐代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局部)

这条玉带表框皆以青白玉制作,部分泛浅绿。玉表框在唐代文献中又称为“玉梁”,框内为精美绝伦的“金筐宝钿真珠装”。

该玉带玉质温润、工艺精湛,制作考究、富丽堂皇,是一件弥足珍贵的唐代艺术品,现收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image

唐代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局部)

唐代玉带板素面的较少,一般均琢以浅浮雕人物、花鸟、动物纹饰。

带板的图案内容以西域胡人形象最具特色,这也是唐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真实缩影。

大名鼎鼎的西安何家村窖藏,更是一次出土了10副玉带,这也成为唐代玉带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

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伎乐纹白玉带板,该带板玉质洁白细腻、包浆莹润,每块带板都用剔地与阴线结合的手法琢刻纹饰,内容为一胡人形象,或奏乐或舞蹈,形象生动传神。

宋代早期的玉带板仍保留了唐代剔地隐起的工艺特色,但局部的描绘与唐代相比有了细微的变化,动物的局部特征也趋于细致。

以鹿为纹饰制作带板,是宋代带板纹饰题材的特征之一。

下图即为宋代鹿纹玉铊尾,其正面剔地浅浮雕一只卧于坐毯上的梅花鹿,梅花鹿口衔祥云,背面有五组穿缀固定于腰带之上的孔。

image

宋代鹿纹玉铊尾

同时,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宋代出现了道装人物玉带板。

首都博物馆收藏宋代人物纹玉带板,其正面雕一道家装束男子,蜷腿坐于毡垫上,似正在欣赏表演或演奏,双手欲击掌合拍。

男子身穿宽大长袍,衣服的纹饰、衣褶的线条表现得极为灵动。

在玉带板背面刻数字 “九”,应为编号标记,同时四角有牛鼻孔供穿缀固定之用。

image

首都博物馆藏宋代人物纹玉带板

image

首都博物馆藏宋代人物纹玉带板(背面)

宋代玉带板在雕刻技法上多采用深层镂雕的方法来琢刻纹饰,所刻花鸟云龙,数层叠压成立体状,细部用细阴线勾勒,花草叶脉也刻画得井然有序。

带板的形制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变化,带板除原有的方形、长方形外,新出现了桃形带板。

image

宋代白玉镂雕松鹿纹带板

辽金时期则较多地使用山林情趣等自然场景入画,即所谓的“春水”、“秋山”纹饰。

辽金玉带板中的山林虎鹿、花鸟鱼水风格写实,自然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image

国家博物馆藏辽金立鹿纹玉带板

image

国家博物馆藏辽金立鹿纹玉带板(局部)

元代玉带板采用钻孔深雕法,线条简洁粗犷,与唐宋那种打洼浮雕工法明显不同。

此外,在装饰纹饰上看,元代玉带板继承了辽金时期的游牧文化题材,“春水”、“秋山”类型的纹饰较为普遍。

同时,胡人戏狮纹和云龙纹也是元代玉带板的常见纹饰。

image

元代白玉鹘啄鹅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数量最多,近年考古发掘出土的整套带板也不在少数。

这是由于明代不仅皇族使用玉带板,朝廷还将玉带用于赏赐。

《大明会典》中“给赐”记:“渤泥国……永乐六年,王来朝,给冠带、袭衣,王子袭封,还国,赐金镶玉带一条。”

image

明代玉带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也曾记载文武官员朝服革带因品秩的高低而不同:“一品玉,二品犀,三、四品金,五品银钑花,六、七品银,八、九品乌角。”

明代玉带板雕刻精美,玉质较好,存世量也相对比较大,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许多明代玉带板都采用多层镂空雕刻,花下压花,技艺十分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明玉带板装饰分素面、透雕、镶嵌宝石三种形式,所雕纹饰同元代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早期仍有元代遗风,以云龙纹为主。

image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龙纹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早期的雕刻多是立体的深层镂空,可以看出明显的元代手法。

明中期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开始流行,带板上的纹饰几乎全部转为吉祥题材,如松鹤、麒麟、三羊、百狩等。

明晚期在雕工上呈现出粗犷简略的风格,与早期有所不同,图案虽有定制,但颇为灵活。

image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鹦鹉纹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由长方形、桃心形、竖条形组成,另外还有委角长方形和方形带銙。

一副明代标准玉带由20块带板组成,这20块带板又是由长方形8块、长条形4块、圭形2块、桃形6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 。

image

明代标准玉带板示意图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年代久远,许多传世玉带多已散落不全,因此才造成了今天博物馆中零散玉带板功能和用途的模糊,不过,这也正是古玉研究的乐趣之所在——刨根问底、正本溯源!

玉带板自北周至明末,前后共延续了一千多年,这种镶缀于王公贵胄腰带上的身份标志,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同时,玉带板作为高等级的玉器形制而言,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风貌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真实写照,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image

上海博物馆藏唐代击鼓伎乐纹玉带板

image

天津博物馆藏宋代道人观书玉带板

image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龙纹玉带环

image

天津博物馆藏宋代云龙纹玉带板

image

国家博物馆藏辽金双鹿纹玉带板

image

明代玉带

image

明代玉带板

image

明代玉带板

image

明代铜镀金嵌白玉带环

温馨提示:图片、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