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继续说说历史上,玉和人际交往那些事儿。上期我们说了点基于古代礼法的玉器交际方式,今天我们说点“接地气”的。

我们现在的人大部分已经认识不到玉器的文化价值所在了,只单纯的把玉器看作是珠宝首饰的一种,要是觉得贵了,还会不屑的说一句“不过是块好看的石头而已”。但在过去,玉器代表着天命、国运、信誉和品德所以在重要的交往中,玉器可以作为抵押品或交换的物品。

十五座城池换一块玉璧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就不用了复述了吧?这时候你还能说“不过是块好看的石头而已”吗?文化、历史、神权、君权的寄托,就是让玉器能这么贵重。

《左传·僖公二年》记载了晋国以璧假道的事件。晋国想要攻打虢国,用玉璧和好马做抵押,向虞国借路。这借路可不是一件小事,一个弄不好就成国家纠纷。但被借路的虞国还没考虑好要不要借,晋国国公先心疼起了自己的宝贝玉璧,还是臣子好言相劝才忍痛割爱。

战国 谷纹玉璧

收到了如此宝贝,虞国欢欢喜喜的借了路,结果乐极生悲,晋国灭了虢国后,转头也灭了虞国。可见玉璧之贵重,能让一国都不顾自身安危去低头相妥协,也说明别人要忍痛割爱才能送出的东西最好别要,容易拉仇恨。

玉器这么贵重,比起大把大把的钱币还便携得多,在那个年代,就难免会有人把心思动到用来行贿上。襄公十九年,邾国君主违反诸侯之间的结盟,出兵攻打鲁国,各路诸侯集结军队,把邾国君主给逮了起来,并且商量重新划定鲁国疆界。看似“主持正义”,实则全是饿狼。鲁国为了能保住国土,就专门带了束锦、玉璧、马匹等贵重的礼物,去贿赂晋国六卿。

西周 人龙纹玉璧

玉在人际交往上,影响最深远的还要当属作为爱情的信物,直到现在美玉和爱情都一直捆绑在一起。最早可追溯到《诗经》中那首经典的情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中带王字旁的这些“琼琚”、“琼瑶”、“琼玖”,实际上泛指的都是美玉。你送给我各种果子,我回赠给你美玉。这就和中国人传统的那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样,拿什么能表达我对你的情谊?那就是我得拿出更好的东西给你,才能配得上我对你的心意。

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并不重要,在这里看重的是它的象征意义,表达的是对另一方情意的珍视,是爱慕之情的表露,所以说“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玉石之美,如同爱情之美好,玉石之坚,如同爱情之忠贞,所以人们把一切自己所向往的情感寄托在玉上,在以玉作礼时,也无不是希望对方能感受到自己的拳拳心意。